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231节(2 / 2)

  “我看啊,你们都太小儿科了,应该把他绑到门外示众,在他身上挂个牌子,写上:我吃霸王餐,禽~兽不如,断子绝孙。”

  “这个主意我看行,对付恶人我们就得狠下心来。我看啊,在此之前,先喂他吃几斤屎。他不是喜欢吃霸王餐吗,让他吃个够!.”

  ……

  几个人吐沫横飞,商量着如何惩治那壮汉。

  “一顿饭钱而已,你们也莫太过分了。”崔耕见他们越说越邪乎,赶紧从袖兜中拿出了一张五贯钱的钱票,道:“行了,行了,他这顿饭我请了,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谢谢老客。”

  五贯钱在这小店里就是一笔巨款了,那伙计和掌柜的脸上顿时和煦如春风,千恩万谢的走了。

  其实他们刚才一来是痛快痛快嘴,二是吓唬吓唬那壮汉,未必就真敢把那壮汉怎么样了。

  那壮汉满面通红,道:“几位跟我去取钱吧。呃……五贯钱我给不起,只能结我这次的饭菜钱,三十文。”

  “瞧你穿的人模狗样的,怎么这么扣扣索索的?”凌十三也有些瞧不起的意味道。

  “唉,此事说了你们也不懂。”那壮汉显然不愿意深谈。

  崔耕摆摆手,道:“既然你手头不方便,那就算了吧。谁没个为难召窄的时候,咱们来日再会。”

  那壮汉也不矫情,道:“成,咱们交个朋友。我住在兴仁坊貔貅巷,叫李光弼。日后几位有什么用得着地方,只要不犯法,尽管来找我。”

  “啥?李……李光弼?”崔耕陡然心中一惊,道;“你祖父是契丹人,叫李楷固是吧?”

  “我的外祖的确叫李楷固,已经故去多年了。怎么?您认得某的外祖?”

  “呃……外祖父?”

  崔耕仔细思想,发现自已的确记错了,在历史记载中,李楷固的确是李光弼的外祖父,他有个女儿,生有异像(身为女人却长胡子),嫁给了左羽林将军同正李楷洛,生了李光弼。

  这个李楷洛也是契丹人,所以李光弼是正儿八经的契丹人。

  这李光弼可不简单,在历史记载中,他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临淮郡王等职。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被公认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当世之人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都“或有愧德”。

  后世之人评选大唐十大名将,也都有李光弼这么一号。

  现在崔耕的手下诸将中,也只有郭子仪和王忠嗣可与之相提并论。如今郭子仪和王忠嗣都在西域为王,崔耕东征扶桑,急缺大将,如果能把李光弼收入囊中,那就简直是想瞌睡遇到了枕头。

  当即,崔耕哈哈笑道:“果然是故人之后啊!来,伙计,再摆上一桌酒宴,我要和这位故人之后好好的喝上两杯。”

  “好嘞。”

  大师傅赶紧忙活去了。

  众人回到雅间,伙计很快将残席撤下,新菜依次而上。

  等菜上齐,李光弼才疑惑地问道:“您刚才称我为故人之后,难道您认识某的外祖?”

  崔耕给自已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道:“不错,我的确认识你的外祖父。当初在契丹军里,我多蒙他照顾哩。”

  他目光迷离,想起了和拉达迷珠一起,被困在契丹大营内诸般故事。

  李光弼道:“外祖之前的确在契丹军中,与朝廷作对过。您……究竟贵姓高明呢?”

  崔耕淡淡地道:“我就是越王崔耕。”

  然后,他就等着李光弼纳头便拜了。

  本来么,论权势,崔耕天下第一。论名望,人称崔青天,连任海川都敢在无罪的情况下,对他蹬鼻子上脸。论大方程度,他手下的国王都近百了。

  说崔耕如今是天下第一好老板,毫不为过,李光弼又不傻,凭什么拒绝?

  然而,李光弼闻听此言,猛地面色一肃,道:“啥?你就是越王崔耕?”

  “不错,正是。”

  “那……某就不敢高攀了。您走您的阳光道,某走某的独木桥,咱们各不相干。”

  言毕,转身就准备走。

  凌十三身形一转,就把他拦住了,道:“诶诶,姓李的,干什么啊?把话说清楚了再走。”

  “说清楚?说什么?”

  杨玄琰道:“你就说说,为啥对越王那么大意见吧?他老人家是刨了你们家祖坟了,还是抱着你们家孩子跳井了?”

  “当然都不是。”

  “那是……”

  “哼,他自已做了什么事,自已心里清楚!”

  崔耕被李光弼气了个不轻,语气生硬道:“我还就真不清楚。你说,我崔耕崔二郎,究竟是办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了,至于你这么反感本王吗?”

  李光弼冷笑一声,道:“你以为我真不敢说。好,我来问你,我堂堂的羽林军昭武校尉,怎么就扣扣索索地,连五贯钱都拿不出来了?”

  崔耕心里“咯噔”一下子,指着自已的鼻子道:“难不成……还和本王有关?”

第1642章 光弼脾气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