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131节(1 / 2)

  “不敢欺瞒大汉爷爷。”那胡人连连磕头道:“小的是觉得,汉人大宛国的名号比较熟悉,才如此自称。实际上,大宛国虽灭,但大宛人尚在,您可以称我等我拔汉那人。”

  “拔汗那人?这还说得过去……不对!还是不对!”崔耕心中一凛,道:“拔汗那人乃大宛人后裔是没错,但是,拔汗那和大唐之间,还隔着个小勃律国呢,你们是如何到的大唐?”

  “唉,此事就说来话长了。我们拔汉那人原来受控于吐蕃,。后来大食势大,驱逐了吐蕃势力,占了我拔汗那。大食人残暴无比,赋税沉重,我拔汗那人忍无可忍,不断反抗。我们这一支队伍就是反抗大食人的义军,被大食人追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撤往小勃律国。”

  崔耕道:“那小勃律国如今是在吐蕃人的控制下。如此说来,你们是投奔了旧主了?怎么又到了大唐境内了呢?”

  那胡人苦笑道:“吐蕃人现在势弱,只能凭借小勃律国的天险自保,却无力帮我拔汗那人复国。我们不甘心故国就此沉沦,偷偷离开了小勃律,往大唐求援。”

  然后,他可怜巴巴地看向崔耕,道:“大汉爷爷带偌多的兵马,肯定是大唐的高~官吧?还请您在大唐天子面前,为我等美言几句,助我阿拔汉复国啊!”

第1496章 西方有盟友

  麴行燕一听就急了,道:“复国?复你个鬼啊!我们高……我们……”

  他本想说“我们高昌国还没找着落脚之地呢,又怎么顾得上你们拔汉那国?”,但忽然意识到崔耕的身份尴尬,又赶紧把这话咽了下去。

  崔耕在一旁接话,道:“不是我等不愿意帮忙,而是大唐和你们拔汉那人之间,还隔着小勃律国呢。小勃律国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还有吐蕃人的数万大军屯驻,实在是难以攻打啊。”

  孰料那胡人依旧不死心,道:“那要是我等帮助大汉爷爷,把小勃律国攻下来了呢?”

  麴行燕诚心作梗,道:“那也不行!吐蕃人是你们拔汉那的旧主,你们能毫不犹疑地把吐蕃卖了,难道就不会出卖我们?我们废偌大力气帮着拔汉那复国,到底图什么呢?”

  “旧主?”那胡人冷笑道:“又不是我拔汗那请吐蕃来我国做主人的,我们为什么要效忠吐蕃?在我们拔汗那人心目中,吐蕃和大食的区别,无非是一个豺狼一个虎豹而已,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那大唐呢?”

  “大唐乃天下共主,对数国有存亡接续之功。若大唐帮我拔汉那复国,我拔汉那定当唯大唐之马首是瞻。”

  “呃……”

  麴行燕闻听此言,竟然一时间竟无法反驳。

  吐蕃、大食和大唐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唐不仅好面子而且非常富裕。

  大唐经营西域,一是为了防备吐蕃、突厥乃至大食,二是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思想的影响,追求万国来朝的架势。

  换言之,大唐经营西域只是出于政治、军事方面的考虑,而不是经济方面的考虑。

  所以,七十多年前,波斯王子来唐,大唐会毫不犹疑地派出一支兵马帮他复国。所以,大唐对臣服的西域诸国,没有什么经济方面的要求,只是让他们战时出兵以及象征性的纳贡就可以了。

  但吐蕃与大唐不同,此国的经济不咋样,逮着一国,就可着劲儿的压榨。至于大食?大食虽然比吐蕃富裕,但他们的政*治*制*度类似西周的分封制,地方贵族掌握实权。大食朝廷有钱,不代表地方贵族有钱,压榨起西域各国来得加一个“更”字儿。

  西域各国被吐蕃、大食轮番蹂~躏之后再看大唐,那还真是“天朝上国”,“正义之师。”

  可以说这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也可以说是拔汉那国“两害相权取其轻”。

  但不管怎么说吧,这胡人说得话真的非常可信。

  见麴行燕无言以对,那胡人趁热打铁道:“不光是拔汉那国,就是小勃律国,也盼着大唐天兵救他们于苦海啊。当初哪有什么大勃律国,小勃律国,就是一个勃律国。后来吐蕃数次攻打勃律国,此国政局动荡不堪,才一分为二。后来吐蕃又强行将吐蕃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国国王,控制了小勃律国的国政。您想想,小勃律国能甘心吗?”

  顿了顿,又继续道:“再说了,就算我拔汉那成功复国,也无法对抗大食和吐蕃啊,还是需要大唐保护,又怎敢背信弃义呢?还请大唐贵人明查。”

  他这话当然是对崔耕说的。

  “呃……”崔耕一阵为难。

  在历史记载中,拔汗那人对大唐真够意思。在道义上讲,应该帮帮人家。

  高仙芝的恒罗斯之战,唐军里面就有大量的拔汉那仆从军。

  后来大唐战败,唐军和拔汉那人争先逃命。山路难行,李嗣业为了夺路而逃,抄起大木棒,抽死了近百名拔汉那人。

  尽管如此,拔汉那人依旧对大唐忠心耿耿。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拔汉那又组织了五千骑兵帮着大唐平乱。要知道,这是在拔汉那老家被大食占领的情况下。

  直到安史之乱后的一百年,拔汉那的义军才坚持不下去,彻底被大食征服。

  从道义上讲,拔汉那对大唐够意思了。

  还有,历史上的小勃律国是高仙芝打下来的。没有这名天才的山地将领,大唐还能攻破小勃律国吗?崔耕不想因为自已的乱入,让大唐混得还不如没有自已。

  但话说回来,高仙芝之所以能扬威中亚,和大唐的支援是分不开的。崔耕自已身份尴尬,就算取了小勃律国,没有大唐的支持,也后续乏力,保护不了拔汉那国。相反地,他真的亮出身份后,很可能被大唐和大食夹击,那可就真的似无葬身之地了。

  不是他不想帮拔汉那国,而是确实没那个能力。

  崔耕沉吟半晌,最终叹了口气,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商纳恰摩,有个汉名叫吕达。”

  “哦,吕达。我来问你,你们这支义军的统领叫什么?”

  “我们总共有三四万人左右,老当家的自号拔汉那大汗,其名阿悉烂达,有个汉名叫钟节。大食人逼得甚紧,我等被迫兵分两路。如今老王还在拔汉那和大食人周旋,王子薛裕带领一部分族人来到了大唐,大概是七千人左右。”

  崔耕也顾不得研究他们父子为啥取汉名却不取同一个姓,道:“你知道的如此清楚,想必在拔汗那人中甚有地位了?”

  “不敢。”吕达胸脯一拔道:“小的就是这支队伍的先锋官,算是王子殿下麾下数得着的大将之一。”

  郭子仪年少轻狂,“扑哧”一乐,道:“先锋官?你们拔汗那的先锋官,就这么点本事?”

  “你懂什么?”吕达着急道:“俗话说得好,兵不在多而再精,将不在勇而在谋。现在都到了大唐境内了,还要勇武有啥用?我……我……”

  崔耕打圆场道:“所以吕将军是智将,不靠武勇取胜。薛裕王子的安排没啥问题。”

  郭子仪倒是想说,“智将怎么为敌所擒了呢?”,不过话到嘴边,又被崔耕狠狠地瞪了回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