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079节(2 / 2)

  这样,李隆基封黑水靺鞨之主倪属利稽为黑水都督府大都督以及黑水国王,黑水国各部首领皆为一州刺史。

  眼瞅着煮熟了的鸭子要飞,大武艺可受不了了。宣称黑水国瞒着自已去觐见李隆基,就是为了和大唐一起,夹击渤海国。当即,派自已的弟弟大门艺与舅父任雅一起发兵征讨黑水国。

  大门艺性子绵软,害怕得罪唐朝,反对出兵。但大武艺一意孤行,演变成一场冲突,最后大门艺逃往大唐避难。

  大武艺不依不饶,直接上表,向李隆基要人。

  李隆基不想和渤海国发生冲突,一方面对渤海国使者宣称大门艺已经死了,一方面让大门艺前往安西任职。

  没想到,这事儿被渤海国使者知道了,直接向李隆基要人。李隆基没办法,只得宣布要把大门艺流放到岭南道。

  大武艺得到消息后大怒,和大唐开始了连绵数年的战争,甚至派刺客到洛阳刺杀大门艺。李隆基大怒,这回也不让大门艺去岭南道了,直接封他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就在朝廷任职。

  不得不说,李隆基这事儿办的太不地道了,堪称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你要是真有大唐天子的气度,人家大门艺是因为忠于大唐遭难的,你就应该下旨斥责渤海国,甚至让大门艺代替大武艺为王。至不济,严辞斥责大武艺,高~官厚禄封赏大门艺也成。

  你要是怕了渤海国,就把大门艺宰了,也免了连绵数年的战争、

  这回可好,面子全丢了,里子也没有保住。甚至说,大武艺因为李隆基的软弱应对才有了侵唐的想法,也不为过。

  今天崔耕一见大门艺,就想到了这档子事儿,猜测是不是大门艺和他哥闹矛盾了。

  一问之下,果不其然。

  自已死而复生,乞乞祚荣年岁大了,受得惊讶不轻,没多久就撒手人寰,长子大武艺继位。

  大门艺因为黑水国之事,和哥哥大武艺争执。大武艺欲杀大门艺,大门艺逃亡大唐。

  大武艺派遣使者,要李隆基交出大门艺。

  从这里以后,历史发生了点小小的变动,李隆基既不想得罪渤海国,又不想不顾脸面的把大门艺交出去,就给大门艺出了个主意,让他赶往岭南道,投靠自已。

  并且,在大门艺走了三天后,毫不犹豫地,把这事儿通报给了大武艺。

  现在大武艺的使者,恐怕就在前往岭南道的路上。

  擦!擦!擦!

  崔耕听完了大门艺的介绍后,鼻子险些没气歪了。

  他暗暗寻思,李隆基啊,李隆基,你也太能甩锅了吧?好么,契丹的事儿你甩给我,新罗的事儿你甩给我。到了现在,好么,渤海国的事儿你也甩给我!

  到底你是大唐天子,还是我是大唐天子啊!你特么的有点骨气好不好?

  林知祥见崔耕面色难看,却有些误会他的意思,道:“是了。渤海国要跟咱们生了龃龉,高仙芝那五万军就面临腹背受敌之境。咱们办那件事儿,可就更难了。”

  所谓的那件事儿,当然是崔耕征新罗之事,当着大门艺的面儿不好明说。

  崔耕苦恼地道:“是啊。看来,要办那件大事儿,得先把渤海国的事解决好。只是这军费……那不就更超支了吗?”

  大门艺赶紧道:“大唐乃天朝上国,叔叔更是我靺鞨族的神使,可千万不能受了我哥的逼迫,把我交出去啊!”

  崔耕傲然道“放心,本王丢不起那个人。哼,相当初乞乞祚荣都在本王面前安安分分的,现在大武艺竟然敢捋本王的虎须,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正是!”大门艺拱火道:“渤海国撮尔小国,怎能当越王一击!我那哥哥忤逆大唐,实在是自不量力。”

  “诶,慢来!慢来!”

  林知祥见二人越说越热烈,赶紧劝阻道:“与渤海国开战,关系重大,越王还请慎思之啊!”

  崔耕疑惑道:“嗯?就算本王做那件大事,把握不大。难道连渤海国,都打不了?”

  孰料,林知祥却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就算不是打不了,也绝对算不得好打!越王千岁,您仔细想想,陛下刚刚封禅过后,大武艺就以兵力威胁,这口气他能咽得下去?为什么他不但咽下去了,还向您求援呢?”

  对啊!

  崔耕骤然想到,在历史记载中的此时此刻,李隆基连败吐蕃、突厥,泰山封禅实至名归。在那种情况下,他都对大武艺委屈求全,进退失策,究竟是为什么呢?总不能是李隆基天性犯贱吧?

  想到这里,崔耕正色道:“到底这渤海国有什么难打的?还请林老爷子给本王解惑。”

  林知祥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道:“渤海国兵精将勇,暂且不提。岭南王可曾听说过大唐三大海寇?”

第1423章 大唐三海寇

  崔耕摇头道:“本王还真没听过。难不成,这所谓的三大海寇,真的实力非凡?本王没听说过,他们劫掠客商啊!”

  “嗨,人家这三海寇发财的路子,并不在劫掠客商,您当然没听说过了。不过,他们的实力,确实是想当不一般。”

  “哦?到底怎么个不一般法?这三大海寇,指的又是何人?”

  “所谓三海寇,指的是振州冯若芳,贼和尚吴令光,以及番寇张文休……”

  然后,林知祥将这三大寇,简要地介绍了一遍。

  冯若芳的关系最简单,他是振州的大土豪,手下海贼千人,奴婢万人。

  他手下这些海贼,并不全靠劫掠过活,主要依靠的这些奴婢的出产。至于这些奴婢,也不是买来的,而是劫掠而来。

  每年冯若芳扬帆出海三次,捕上一艘波斯大海船就回返振州。不但船上的财物就归其所有,就是船上的船长、乘客、水手,都成了他家的奴婢。

  所谓振州,就是后世的海南三亚,天高皇帝远。又因为冯若芳只劫掠波斯人,不劫掠唐人,官府对他的种种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