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959节(1 / 2)

  “将此弓拿给大家看。”

  “是……诶!”

  宝弓刚一入手,覃大全就忍不住惊呼了一声,道:“好沉啊!”

  “那确实!”覃行璋得意地介绍道:“此弓将近三十斤重,铜胎铁背,大全小心了。”

  “不愧是廪君所赐宝弓啊,果然不凡!”

  稍后,覃大全将宝弓拿起,一一给在场的众人看了一遍,大家见了上面的“向”字,以及这沉甸甸地宝弓,不禁都连声赞叹。

  “宝弓,果然是宝弓啊!”

  “向字沉稳有力,古拙大气,想必就是廪君亲笔。”

  “有此宝弓,何愁我十八峒大业不兴?”

  ……

  田和听了这些话语,再也淡定不了了,看向崔耕道:“陈峒主,你看……你看……这覃行璋真有些门道啊。”

  “有个屁门道啊。”崔耕不屑道:“瞅着吧,他现在有多风光,待会儿摔下来就有多惨。”

  “但是.......”虽然崔耕表现的不屑,但田和还是很担心。

  “没什么但是的,你且看着,他待会儿如何变脸吧。”不等田和的话说完,崔耕就打断道。

  崔耕这话,可不是为了稳定土气而顺口胡诌的。

  什么天赐宝弓啊?

  咱甭说别的,单说这个“向”字儿,是用汉文写的,这很有说道。

  当然了,这也不怪廪君,现在十八峒的人还只有自已的语言而无自已的文字呢,借用汉子也不是完全不行。但是,廪君生活的时代,大概是原始社会的末期。那时候汉人都是甲骨文呢,这宝弓上怎会出现如此正规的汉字?

  这造假也太不专业了吧?

  还有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向”字本身了。

  廪君原名巴务相,他一统五姓之后,就以自已的姓氏做了族名。所以,这些蛮人自此以后就自称巴人。

  廪君的王号呢?其实是“相王”,取他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只是后来,以讹传讹,才成了“向王天子”。

  所以,退一万步说,若真有那把宝弓,而且巴务相也真懂千年之后的汉字,他写出来的,也不应是个“向”字,而应该是“相”字。

  毫无疑问,什么入赤红色山洞得宝弓,宝弓上刻有“向”字,是廪君所赐,完全是覃行璋编造的谎言。其目的,就是制造自已天命所归的假象。让大家都听命于他,当第二个廪君。

  当然,与此同时,这是一把双刃剑。待会儿覃行璋如果能靠这把宝弓大杀四方,这把宝弓不是宝弓也是宝弓了。

  但是,若出师不利。那这把宝弓即便是真的,也得被人们讥为“明珠暗投”,甚至会让原本跟着他的一些人动摇信心。

  然而,覃行璋今日能靠宝弓赢得所有人吗?那怎么可能?简直是痴心妄想!

  此时崔耕的心中不断唱着后世的一首歌: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逼,从来都不会打断你。你又有钱又帅气,认识你是我的福气。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逼。从来都没人比过你,你能秒天秒地又秒空气,你爸你妈都害怕你……

第1251章 人比人得死

  覃行璋不知道崔耕所想,也不知道自已所做的一切,在崔耕那边看来只是一场笑话,他此时自我感觉良好。

  宝弓转了一圈儿,又回到了他的手中,看向崔耕道:“这次的斗山之会,要三局两胜。第一局,比的是力气,哪方能拉开宝弓,就是哪方获胜。”

  “哦?是吗?”崔耕笑吟吟地道:“但不知是连夏峒的是哪位大将出马呢?”

  他特意在“连夏”二字上加了重音,就是想要让覃行璋难看。

  笑话,按照覃行璋的说法,这宝弓是廪君所赐。既然如此,又岂能谁都拉的开?没有唯一性,谈什么覃行璋天命所归?所以,这拉开弓之人,必须也只能是覃行璋。

  不过覃行璋对此还是有所准备的,微微一笑,道:“这就是陈峒主有所不知了,这种斗山之会,是可以求得本峒之外的亲朋好友帮助的。严格来说,你陈峒主和许天正,不也都非石柱峒之人吗?”

  “说得也有些道理。那这次贵方的拉弓之人,就是覃盟主喽?”

  “正是。”顿了顿,覃行璋继续道:“本盟主提醒你,此弓甚硬,必须派出精兵强将才好,一般人可拉不开。你若不信的话,本盟主先找人做个示范……嗯,大全你上来试试此弓。”

  “是。”

  覃大全走上前来,左手按弓背,右手扯弓弦,叫了一声“开!”

  嘎支支~~

  那宝弓发出了一声涩啸,慢慢张开。

  一般来讲,弓开十分,就可以用来射箭了。弓开十二分,才可以把此弓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可是,覃行璋手下四猛八杰之一的覃大全,费了半天劲,累了个脸红脖子粗,最后也仅仅拉了个六分而已!

  最终,他无奈地将此弓放下,单膝跪地,道:“末将无能,贻笑大方,请盟主责罚。”

  “哪里,大全不必自责。”覃行璋以手相搀,道:“廪君钦赐的宝弓岂是等闲?当初廪君曾用此弓一箭射开的盐阳女神的桃花大阵,奠定了盐阳大战的胜局。你拉不开此弓,并不奇怪。”

  “原来如此,多谢盟主体谅。”

  然后,覃行璋又扫视一圈儿,道:“我十八峒勇土甚多,谁想试试这廪君亲赐的宝弓,尽管上前来。”

  “好,俺来试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