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939节(2 / 2)

  “我来!”

  随着一声大喝,郭二郎猛地一夹马腹,如离线之箭般冲出。然后,就在马背上一用力,飞身而起,手持一杆镔铁长枪,稳稳的立于千斤闸下。

  此时那千斤闸已然开始下落,他两膀一叫力,手托长枪,叫了一声“开!”

  可了不得了,那千斤闸竟被他稳稳托住!

  千斤闸是木头做的,外包铁皮,顾名思义,整道闸门足有千斤之重。就算华州处于内陆,武备不足,这道闸门大几百斤总是有的。

  “我了个乖乖,郭二郎真神力也!”崔耕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心中暗想,莫看后世评书话本里,经常有某某猛将力托千斤闸的记载。但是,这可是现实!

  上下五千年,有明确记载可以力托千斤闸的,只有孔圣人他老爹叔梁纥一个!

  想不到今天、,自已竟然见着活着的了!

  当然了,现在不是惊叹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崔耕等人已经来到千斤闸前,翻身下马,迅速通过。

  那郭二郎也赶紧松了千斤闸,翻身上马,和崔耕等人一起出城。

  ……

  ……

  半个时辰后,华州城外的丰安军军营内。

  王海宾摆下一桌好酒好菜,招待忠义社以及崔耕一行,言谈话语间颇多招揽之意。

  当然了,崔耕明白,人家主要招揽的对象不是自已,而是那个可以力托千斤闸的郭二郎。

  崔耕自已也颇有爱将之意,不过他现在不便暴露身份,也只能忍了。

  再者,他清楚的记得,说要对自已“食其肉寝其皮”的,就是这个年轻人。自已要想让人家改变对自已的想法,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现在实在没那个时间。

  所以,待吃喝的差不多了,崔耕站起身来,道:“诸位公子都是国家栋梁,有你们相助,王节度定能如虎添翼。但是在下乃一名普通商贩,恐怕帮不上王节度什么忙,就不在先锋军中尸位素餐了。等出了华州地界,咱们就分道扬镳。”

  “嗯?”

  王海宾歪着脑袋,盯着崔耕的眼睛道:“某虽然人缘不好,但看人的眼光还是有些的。你们这些人……不是普通商贩吧?如果愿意留下,王某人愿意扫榻相迎。”

  崔耕苦笑道:“某的身份的确有些尴尬之处,但某懒散惯了,实在不愿意从军。”

  郭二郎插话道:“人各有志,不好请求。如果这位仁兄实在不愿留下,就算了吧。来来来,大家相逢即是有缘,子仪敬您一杯。”

  “子仪请……呃……诶?”崔耕陡然间心头剧震,道:“等等,你说啥?子仪?”

  郭二郎点头道:“没错,某姓郭名子仪,家父乃寿州刺史郭敬之。因为家有兄长郭子秀,人们常称我为郭二郎,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没……没什么不对。”

  崔耕表面上维持着镇静,心里面却不断涌起惊涛骇浪。

  这可是郭子仪!

  文武双全的郭子仪!

  平定安史之乱,单骑退回纥的郭子仪!

  再造王室,勋高一代、资兼文武,忠智俱备,千古完人的郭子仪!

  此等人物,落到王海宾的手里,那不是白瞎了吗?落在李隆基手里,自已还能有个好吗?

  想到这里,他轻咳一声,道:“那个……仔细想来,若能隐姓埋名投入先锋军中,也算个不错的出路,不知王节度能收留在下否?”

第1221章 大唐双耀星

  王海宾倒是不会怀疑,崔耕是因为郭子仪才决定留下的。本来么,郭子仪现在名不见经传,只是以勇力令人高看一眼,没那么大的魅力。

  他奇怪道:“你怎么会这么快就改了主意?”

  崔耕心思电转,不好意思地道:“在下忽然想起,当初在进华州城的时候,曾经给给守门的军兵看过过所。我这过所虽然是假的,但现在可没法子伪造一份儿,也只有托庇于将军了。”

  “你小子究竟是犯的是什么事儿?”

  “呃……在下能不说吗?”

  “行,不愿意说那也由你。”王海宾无可无不可地道:“反正咱们先锋军个顶个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死了就一了百了。若能活下来,立了大功,天大的罪过也能给你抹了。”

  “多谢王节度体谅。”

  ……

  ……

  当即,崔耕化名崔炎,带着宋根海等人加入了王海宾的麾下。王海宾也真对得起他,给了他一个队正的职司,手下有一百五十人。

  郭子仪虽然勇力过人,但真实年龄不过是十六岁,在忠义社一行人中年纪最小。所以,王海宾只给了一个侍卫亲军中的伙长职司,手下有五十个兵。

  忠义社中的其他人也共领了一队人马,王昌胜为队正,其他人在这个队中各有职司。

  华州城里的殷利贞经过了丧子之痛,势必不可能善罢甘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