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751节(2 / 2)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史崇玄是太平公主的人?她搜集皇气想干什么,实在是太过惹人遐想。

  苏珦不敢怠慢,赶紧奏报李显,此事就迅速传扬开来。

  崔耕可不觉得,太平公主在这个节骨眼上,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事。而且,他相信,朝廷绝大多数官员都看得出来,史崇玄乃至太平公主,是被人栽赃陷害。恐怕就是苏珦,都是在揣着明白当糊涂,将矛盾上交。

  但是,那又如何?

  关键不在于官员们怎么想,而是李显怎么想。

  他若是想把太平公主踢出大唐,完全可以先借机定了史崇玄的谋逆之罪,然后故作宽宏大量,不再追究此事,令太平公主和亲吐蕃。

  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李显会这么做吗?那简直是一定的。

  “不行!我要见陛下!”

  崔耕不敢怠慢,赶紧收拾停当,往皇宫方向而来。

  到了宫门之外,但见此地已经围拢了不少人了,不仅有太平公主的党羽崔湜等人,连相王李旦一系也大有人在。

  想想也不奇怪,李旦是李旦,李隆基是李隆基。

  在李隆基的想法里,太平公主是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是自已登上皇位的重大阻碍。

  但李旦就对皇位没那么渴望了,他更多考虑的是唇亡齿寒,自身的安全。

  李旦一声令下,自然有不少官员为太平公主站台。

  另外,人群之中还有一个人比较显眼,正是右御史大夫萧至忠。

  他虽然投靠了韦后,但颇为拖泥带水。上回的李重俊谋反案中,就是萧至忠站出来,为太平公主开脱,说:“陛下广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乎?”,最终李显收回成命,萧至忠也挽回了部分声望。

  这些人加起来,就占了朝堂两成左右的势力了,想必李显也颇为忌惮。

  崔耕将来意报与门前的小太监知晓,要求入宫面圣。

  功夫不大,高力土走出了宫门,道:“传陛下口谕,段谦谋反一案关系重大,明日早朝再与众位爱卿商议,史崇玄可暂不收压,交由崔湜看管。”

  “陛下圣明”。

  人们这才长松了一口气。不收押史崇玄,就不会有屈打成招之事,只待明日的朝堂交锋之事即可。

  崔湜轻轻扯了扯崔耕的袖子,低声道:“贼咬一口入骨三分,不知大哥可有把握,为公主洗脱冤枉?”

  崔耕苦笑道:“无非见机行事而已,能有什么锦囊妙计?不过,现在有件事儿,你可以试着办一下。”

  “什么事?”

  “威逼利诱,说服吐蕃使者,不再要求和我大唐和亲。”

  崔湜怎么说也是宰相,不可能把什么事都推给崔耕。他想了一下,道:“行,小弟为了公主就勉力试之。不过,明日之事,就拜托大哥了。”

  “我一定尽力而为。”

  ……

  ……

  第二日早朝,紫宸殿。

  君臣刚刚见礼完毕,韦后的心腹纪处讷就站了出来。

  当初宗楚客收受突骑施使者贿赂一案,纪处讷也牵扯其中。李显当了一回和事天子,令宗楚客和崔耕结为亲家,把这篇揭过去。

  不过,纪处讷可既没有什么漂亮女儿嫁崔耕,也没漂亮孙女儿嫁给崔耕的儿子。

  尽管崔耕当时没弹劾他,但他自已都有点心虚,怕哪天崔耕腾出手来,给他一顿狠的。

  最后,纪处讷灵机一动,向李显求了一道旨意,免去自已的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算是对崔耕有个交代。

  这可真够鸡贼的,原来纪处衲的官职为门下侍中、中书门下平章事,把“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司一去,就光剩下门下侍中这个职司了。但是,按照惯例,“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宰相的加衔儿,而门下侍中乃门下省的长官,天然就是宰相。

  崔耕是讲究人,懒得和纪处衲计较,但是左御史大夫苏珦可不惯着他。

  苏珦直接上奏章,对李显发问:没有了这个“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加衔儿,纪处衲到底还算不算宰相?能不能处理军国大事?

  最后,李显表示:单是门下侍中,纪处衲不算大唐宰相,但是,有军国重事,自已下旨,纪处衲“可与中书门下共平章”。

  换言之,在李显认为有必要的时候,纪处衲才算大唐宰相,平常时候就是门下省的长官而已,别往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凑合。

  偏偏门下省最重要的封驳皇帝诏书之权,不是掌握在门下侍中手里,而是属于位卑权重的门下给事中。从那以后,纪处衲没什么实权了,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非但如此,人们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瘸腿宰相”。

  今天,纪处衲觉得自已翻身的日子到了,慷慨陈词道:“微臣有一事不明,倒要向陛下请教一二。”

  “嗯?什么事?”

  “昨日有狂徒段谦,趁着守卫空虚之机,进入太极殿,妄称天子。此乃谋逆之罪,罪无可赦。据其口供,乃是太清观主,金紫光禄大夫、河内郡公史崇玄所指使。微臣甚是疑惑,为何不将史崇玄交与有司讯问?难道是因为这妖道与太平公主过从甚密吗?陛下虽然一片孝悌之心,不忍加罪于胞妹。但事关谋逆,万万不可轻忽啊!”

  言毕,双目含泪,双膝跪倒,连磕了三个响头。

  不知道的,看他这架势,还以为是什么忠臣孝子似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