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725节(1 / 2)

  只听李显道:“李千里,朕甚是奇怪啊。别人跟随那逆子谋反可以加官进爵,你李千里官封成王,已经位极人臣,究竟是图啥呢?”

  顿了顿,又道:“千万莫说什么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你干的那些破事儿朕都知道,可有一点是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的?”

  “呵呵呵……”

  李千里发出了一阵诡异的笑声,道:“半刻钟前,我还琢磨着,是不是继续委屈求全,让你饶我不死呢。不过……我儿子都死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这就直说了吧。”

  李千里的儿子就是天水王李禧,刚才和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一起,被乱刀砍死了。

  李显道:“你讲!”

  李千里冷哼一声,道:“你李显凭什么认为,位极人臣,我就应该满足?你想想,自从这大唐江山,交到李治一系手中以来,可有过一天消停日子?先是一个被太宗皇帝宠信过的女人,要当皇后。没过多久,她竟然成了女皇了。天下沉沦近二十年,好不容易,李治的儿子当了皇帝了吧,那绿帽子还戴的天下皆知。你奇怪,我还奇怪呢,帝位乃有德者居之,你怎么就那么大脸,还坐在这皇位上,而不把它让给我吴王一系!”

  “原来俊儿造反,是你在使坏!狼子野心,实在是狼子野心!”李显勃然大怒,道:“来人,给朕把他拉下去……算了,不用拉下去了,就在这,杀了他!”

  “喏!”

  杨思勖刚刚升官,急于表现,毫无顾忌地手起刀落,将李千里斩首。

  李显尤不解恨,道:“传朕的旨意,李千里不配以“李”为姓,从今日起,改为“蝮”氏!”

  看来李显遗传了武则天喜欢给人改名姓的爱好,众大臣对此无可无不可,道:“臣遵旨!”

  直到这时候,李显才注意到崔耕的到来。

  他叹了口气,道:“这次要不是崔爱卿,朕与皇后,乃至谯王和温王,都得遭了那逆子的毒手。你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你说,朕该如何封赏你呢?”

  崔耕现在官封户部尚书,爵封扶阳王,自已都觉得自已没啥进步的空间了。

  他说道:“陛下把安乐公主赐婚给微臣,就是对微臣最大的赏赐。若再求其他,那就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李显不以为然地道:“赐婚那是一年多以前的事儿了,咱们一码归一码,该赏赐的,还是要赏赐的。不如……呃……朕刚把李千里,啊,不,蝮千里的爵位夺了,就转封你为成王吧。”

  崔耕这个扶阳王,全称是扶阳郡王。李隆基的临淄王也是一样,全称为临淄郡王。

  这个爵位还可以再进一步为国王。

  国王就是最高的爵位了,还能不能再升呢?可以。由双字王升级为单字王,也算一个小进步。升为单字王之后,也还可以再升,从小国国王升到大国国王。

  当初李显将武三思的梁王改为德静王,由单字王降为了双字王,是为贬谪,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从理论上讲,李显今天办的事极其敞亮,给崔耕连升了两级。

  但是,全国封王的才有几个?这种级别的提升,对崔耕也就是有点象征意义,实质上没啥好处。另外,成王李千里刚被砍了脑袋,自已这个新成王多晦气啊。

  所以,崔耕还真不想接这个爵位。

  他不想接,有个人更不想让他接,那就是宰相魏元忠。

  刚才危急时刻,李裹儿说要继承皇位,言者无心,魏元忠听者有意。

  他心中暗想,崔耕受封一字王,这是不是李显在为封李裹儿为皇太女而铺路呢?

  魏元忠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嗯?为什么?”

  “异姓为王,大为不祥。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您封的五王中已有四王身故,德静王武三思尸骨未寒!微臣以为,不但不应升崔相的王位,还应降其爵位,以使其福泽绵长。”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说起来可就太刺耳了。

  李显有些不悦道:“那依魏相之见,崔爱卿立下了大功,朕不但不该赏,还该罚喽?”

第923章 乐极要生悲

  魏元忠道:“呃,不能封爵,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

  “怎么补偿?崔爱卿富可敌国,朕就是赏他上千户食邑,人家也不稀罕啊。”

  “可加封崔相之父的为国公,加封崔相之母为国夫人。崔相以自已的功劳和爵位,换取父母的的荣耀,说起来也是一桩美谈。”

  当初武则天为了酬崔耕解决漕运之功,追封其父为五品朝散大夫。现在魏元忠提出来追封其父为国公,可谓故技重施。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说之前是等价交换的话,现在就有些强买强卖的意思了。

  道理很简单,崔耕为他爹挣一个“五品朝散大夫”的头衔,已经完全足够了,再追封为国公,没什么现实意义。更何况,这个追封还要崔耕用自已的“扶阳王”和这次所立的大功来换。不过,既然魏元忠拿出“孝道”的大帽子扣下来,无论崔耕和李显都不好拒绝,

  李显看向崔耕道:“崔爱卿,你以为呢?”

  “臣无异议。”

  “好,那朕就追封令尊为谷国公,令堂为谷国夫人!至于你么……就为楚国公吧。”

  崔耕道:“谢陛下!”

  魏元忠趁机道:“既然崔相都降为国公了,那武姓诸王,是不是也应降为国公呢?”

  神龙政变后,李显已经降了武姓诸王一次爵位了,其中武三思为德静王,武攸暨为乐寿王,其余人等俱为国公。

  武三思是武则天唯一的侄子,所以受优待。至于武攸暨,则是因为他是太平公主名义上的老公。

  还是那句话,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说出来可就太刺耳了。

  李显皱眉道:“那就降德静王武三思为梁国公,乐寿王武攸暨为吴国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