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670节(1 / 2)

  李显总不能让自已的娘亲死不瞑目啊,只得道:“娘亲,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儿臣一定照办。”

  武则天先是摇了摇头,又含糊道:“崔……崔……”

  崔?

  李显道:“娘亲是说……崔玄暐?崔融?崔日用?崔元综?还是……崔耕?”

  不怪他把崔耕放在最后面,毕竟神龙政变是崔耕发动的,武则天能不恨吗?虽然崔耕后来捧着玉玺出来,但那可以理解成武则天有意离间自已和崔耕之间的关系。

  武则天艰难地道:“崔耕!”

  “是二郎?”李显心中纳闷,吩咐高力土,道:“快,快去请扶阳王进宫!”

  “遵旨!”

  高力土领命而去,飞奔出了大安宫。

  大安宫离着崔耕的新宅子着实不近,等崔耕到了,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李显一见崔耕进了大殿,就着急道:“快快!二郎快过来,则天大圣皇后有话要跟你讲!”

  “是。”

  崔耕走上前来,跪倒在地,道:“不知太后有什么事要对微臣交代?”

第843章 碑文起冲突

  “嗬嗬~~”

  武则天此时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强努余力,才发出了两个含义不明的怪声。

  最终,她伸出手来,抓住了崔耕的袖子,死死盯住了崔耕的眼睛。

  御医郝三水着急道:“扶阳王,则天大圣皇后已经不行了,您给句话啊,要不然,她死不瞑目!”

  “嗬嗬~~”武则天又是发出了两下怪声,艰难地点了一下头。

  给句话?

  崔耕瞬间就秒懂了,这是武则天要自已最后保证一次,保全武家的血脉。

  在路上,他已经听高力土交代清楚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按道理说,武则天这样做,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殊为不智。不过,到了人生的最后,她的脑子恐怕不怎么清楚了,对这件事放心不下,一定要自已再承诺一次。

  崔耕字斟句酌地道:“微臣对陛下一片忠心,您原来说的那件事,我一定替您办到。”

  “嗬~”

  武则天的手终于松开,双眼慢慢合上,脑袋无力地往旁边歪去。

  崔耕到底答应了娘亲什么?这俩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朕不知道的协议?

  一丝阴霾从李显的心头升起。

  当然了,现在显然不是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显一使眼色,御医郝三水上前探了探武则天的鼻息,带着哭腔道:“则天大圣皇后……大行了!”

  “娘亲啊!”

  “姑母啊!”

  ……

  大殿内顿时哭声一片,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此阖然长逝。

  武则天薨逝,李显作为孝子,也得“丁忧”。当然了,除了开国皇帝外,每个皇帝都有自已的老爸老妈,没道理死了娘老子就三年不处理政务了。

  这里有个折衷之计,“以日代月”。守孝从笼统上讲,是三年,从细致上讲,是二十七个月。

  所以,皇帝要守孝二十七日。在这二十七天里,先停朝三日而后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起日释服。

  需要说明的是,李显在“停朝三日”里,是让魏元忠代替自已处理政务,这就是把他看作宰相之首了。

  在宣布了武则天赐魏元忠“食实邑百户”的遗旨后,魏老头跪倒在地,涕泪纵横,不能自已。

  清流派看到之后,纷纷叹息:“事去矣”!

  那暗含的意思,就是魏元忠以后势必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不触动诸武的势力。朝堂上的风向,再次偏向到了武三思这一边。

  一个月后,宣政殿内,又一次朔日大朝拜。

  这种大朝拜,一般就是礼仪性的,决定不了什么政事。不过,有些特别重大的事,还必须在这种大朝拜的时候进行。

  比如今日之事。

  李显和韦后面南背北,并排而坐,群臣文东武西分列两厢。张柬之、袁恕已、崔玄暐、敬晖、崔耕,这五位新鲜出炉的王爷,紫袍玉带,站在队列的最前面。

  朔望日大朝会,是五个人少有的,能对朝政发表意见的时候。

  李显道:“朕今日要与诸爱卿议的,是则天大圣皇后的葬礼。尊皇太后遗命,她的尸骨应与高宗皇帝同葬乾陵,就不用另造陵寝了。”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不妥。”

  清流派的中坚人物,给事中严善思首先发言,道:“乾陵的门儿是用石头做成的,而石门的门缝又用熔化的铁水密封。如果想再次打开石门,就必须使用钻凿一类的工具,恐怕对高宗皇帝多有惊动。再说了,夫妻合葬并非古制,汉代皇帝的陵墓,就大多数没有皇后合葬,直到魏晋时期,合葬之风才渐渐兴起。陛下可在乾陵旁边,另选风水要地,为皇后修建陵墓。假如则天大圣皇后和高宗皇帝死后有知,当能在阴间相聚;如若无知,合葬又有什么用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