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659节(1 / 2)

  崔耕再次拦住她,又对赵履温道:“赵履温,你确定是公主只给了你二十万贯钱?”

  “确定!”

  “那本官就奇怪了……”崔耕道:“公主之前又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要托桓相的门子,为她效力呢?”

  若是一般人,当然可以说,我吃苦受累,就是为了想讨好公主,借机飞黄腾达。

  但是,赵履温不同,他不仅是桓彦范的小舅子,而且是桓彦范亲自把他举荐的李裹儿的。

  赵履温不要脸,作为清流领袖的桓彦范还要脸呢。

  赵履温只得唱高调,道:“安乐公主乃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我为她效力,也算为陛下效力了,完全是一片忠于陛下之心。”

  “哦,是吗?”崔耕眉毛一挑,道:“如果赵大人的话为真的,真是忠臣孝子的楷模。不过……本官怎么听说了一件事,说明你的品行不怎么样呢。”

  赵履温面色微变,道:“你到底听说了什么?!”

第826章 被拉垫背了

  崔耕围着赵履温转了两圈,啧啧连声,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桩风月事罢了。本官听说,赵大人你和桓相的关系好得很,一入长安就送了他两个处~子美婢。不知可有此事?”

  哗~~

  崔耕此言一出,可了不得了,顿时全场如同开了锅一样,一片沸腾。

  “啊?真的假的?赵大人能送桓相美婢?”

  “别人送也就罢了,唯独赵大人不能送啊,那不是给他姐找不痛快吗?”

  “关键是桓相品性高洁,也不能收啊!”

  ……

  不怪大家如此激动,如果此事为真的话,实在是国朝第一大丑闻。

  若赵履温送他姐夫桓彦范的是其他物事,都可以解释成亲戚之间的正常人情走动。但唯独送美婢,就只能有一个解释——行贿。

  桓彦范为了举荐赵履温为司农卿,说他有份参与诛杀二张之事,本来就已经够令人诟病的了,再出了这件事,哪还有资格称清流领袖?

  至于赵履温,如此人品,说他会两袖清风的为安乐公主做事,谁信啊?若崔耕提出搜赵履温的府邸,大家根本就没理由反对。

  最关键的是,事到如今,嘴硬是没用的,人家崔耕既然知道了这事儿,又岂能不知那两名美婢的下落?

  桓彦范直气的面色铁青,怒道:“崔耕,你竟敢监视国家大臣?”

  他这回还真冤枉崔耕了。

  事实上,崔耕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根据后世的记载。

  当然了,历史上无耻的人多了,赵履温光送姐夫美婢可没上史书的资格。关键是,他无耻到了一定的境界——在桓彦范倒霉后,赵履温又把那两个美婢给要回去了。非但如此,他还转投了桓彦范的大敌韦后。韦后倒台后,这厮又见风使舵地疾驰安福楼下,对李旦“舞蹈称万岁”,李旦实在被赵履温这个无耻小人恶心坏了,“声未绝,相王令万骑斩之”,赵履温这辈子才算玩儿完。

  崔耕理直气壮地道:“桓相说监视就过了,本官为京兆尹,京师地面上的大事小情,都应该心中有数。实不相瞒,这是贵府上的小厮口风不紧,在茶楼中谈论此事,被本官的眼线得知哩。”

  “你……”

  桓彦范被驳了个哑口无言,深吸一口气,将自已的乌纱帽摘下,托于手中,道:“微臣德行有亏,实在无颜继续担任宰相之位。愿从今日起,告老还乡,还望陛下允准。”

  “啊?桓相要告老还乡?”

  李显听了这话,心里简直像开了两扇门一样那么敞亮。

  诚然,这些日子,群臣对李显和韦后越来越看不上眼。但与此同时,李显看他们也不顺眼啊。

  最近,那帮功臣们举荐的亲朋故旧,都有一两千人了。这也就罢了,谁能没个三亲六故的?但是,群臣的举荐,李显准了。李显听韦后和武三思的话,也安排了一些人,却被他们唧唧歪歪的。

  李显暗暗琢磨,哦,你们举荐的人,就都是朝廷栋梁。朕安排的人,就都是歪瓜裂枣?哪有的事儿啊?咱们豁牙子吃肥肉——谁(肥)也别说谁(肥)。现在好了吧,事实俱在,你桓彦范知道下不来台了吧?

  当然,李显的昏庸,主要是体现在太过宠溺韦后和几个女儿。基本的政治素养,他还是有的。

  李显明白,桓彦范这点罪过,贬官出外也就是了。若是真把他一撸到底,尽管自已心里是很爽,但也太不合规矩。

  他说道:“袁相一时糊涂,也不必太过自责。如今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出缺,不如你就……”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乃是标准的封疆大吏,算是很给桓彦范面子了。然而,桓彦范却毫无领情,坚定道:“不,微臣坚决以为,其身不正,便不应在朝为官,还望陛下成全。”

  “这……”李显一阵犹豫,没有表态。

  桓彦范道:“另外,微臣此次辞官不做,也是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宰相中,还有一个人,像微臣一样,也是其身不正,还请陛下一并开革。”

  李显瞬间就秒懂了,道:“呵呵呵,看来桓相是想以这个举动,彻底洗刷自已受贿的恶名啊,朕准了。但不知,你所指的其身不正的官员,到底是谁?注意,得有真凭实据才行。”

  自从李显登基以来,滥封澜赏,宰相的数量已经膨胀到了可笑的地步,如今加“鸾台阁三品”衔的有: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杨再思、崔耕、宗楚客、袁恕已、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韦巨源共计十一位。

  这么多宰相,李显也感觉挺不对劲的,如果能借桓彦范的手,去除一两位,他还真是乐见其成。

  对于桓彦范来讲,本不必辞官不做,却为了朝政清明,拉着人品不好的宰相一同辞官,势必青史留名。相对来说,收受赵履温的贿赂,也就着实不算什么了。

  总的来说,桓彦范的这个计划如果顺利实施,他和李显就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这对这几位当朝宰相,就完全是一场无妄之灾了。

  当是时,李旦颇受李显猜忌,又确实有着篡位的可能,顿时心中一紧。

  武三思乃是武家的头面人物,桓彦范早就上书,要求李显削除诸武的王爵了,只是李显一直没答应而已。闻听此言,他也是菊~花一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