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632节(1 / 2)

  “我?”柳大道苦笑道:“放了你们,家母必然无幸,某又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也只有追随他老人家于地下了。”

  崔耕却道:“莫着急死啊,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本官可以先装作被你抓住了,在孤芳岛停留一段时日。趁着这个功夫,我派人把老太太救出来也就是了。”

  其实这个法子崔耕之前就想过了,只是双方的信任程度没到那,才没有提出来。道理很简单,万一崔耕的人失手了怎么办?那不成了老太太的催命符了吗?柳大道势必不能同意。现在,柳大道都报了必死之心了,再提这个方案就没问题了。

  柳大道激动道:“此言当真?您到底有多杀把握?”

  崔耕道:“张氏兄弟倒行逆施,能有多少死忠?本官的把握没十成,也有个八九成了。”

  “多谢崔相,事成之后,某定当唯您的马首是瞻!”

  稍后,柳大道又把牛仙儿、李善和鉴真和尚找来,亲手脱了绑缚,负荆请罪。

  这些日子,他也没怎么为难这三人,只是软禁而已。再考虑到他确实有苦衷,略微埋怨了几句,李善等人也就既往不咎了。

  崔耕现在位高权重,其实也不怎么在乎柳大道的效忠。不过,既然柳大道这么上道,他也不介意帮上一个小忙。

  当即,一边装作并未脱困,一边修书一封给王同皎,让他想办法利用太子李显的力量,把柳老太太救出来。

  王同皎领命而去,没用一个月就把柳老太太安然无恙地送了回来。

  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畅叙别情。

  崔耕也非常高兴,不过,他注意到王同皎面色不大自然,有些神思不属。

  崔耕轻轻一扯王同皎的袖子,道:“怎么?王膳郎有些不高兴?可是为了救柳老夫人,折损了太多的人手?”

  “人手倒是好说,只是有些对不住二郎你啊。”

  崔耕微微一愣,道:“关我什么事儿?”

  王同皎道:“这个……你是不是跟左监门卫中郎将卢雄关系不错?”

  卢雄作为上官婉儿的便宜姐夫,经过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已经被提拔为左监门卫中郎将,正四品的武职了。

  崔耕点头道:“对啊,他可以算得上是本官的半个老丈人。”

  “在救柳老夫人的时候,出了点小小的变故。卢老爷子当时为左监门卫中郎将,带兵把他们堵住了。后来,听说此事跟您有关,就又偷偷把人放了。结果被张昌宗抓住了把柄,打入了秋官(刑部)大牢。”

  “啊?”

  崔耕面色大变,着急道:“张昌宗绑了柳老夫人他还有理了不成?凭什么治卢老爷子的罪?”

  “张昌宗的说法,是柳老夫人乃是孤芳岛的匪首。卢老爷子私放人犯,就是通匪。”

  “我擦!”崔耕直气的肝儿颤,来回走了几步,恨恨道:“本官就不明白了,治理假钱,是我的职司,张昌宗他一个左散骑常侍凭什么插手?这事儿归他管吗?”

  王同皎苦笑道:“现在陛下基本把朝政都交给二张了,要说人家管假钱案,也不是完全交代不过去。”

  “那可怎么办……”

  有那么一瞬间,崔耕都后悔让王同皎救人了。

  无它,这个代价太大了。

  崔耕长这么大,有忠心的部属,有如花的美眷,有挚爱的家人,有官场上的靠山……但是,真的无条件对他好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卢雄。

  本来,崔耕跟人家啥关系都没有,这老爷子一眼就相中了他,要把女儿卢丽华嫁给他。

  后来,卢丽华死了,卢雄还是视他为自已的女婿,,不断给他帮忙。崔耕和卢若兰的好姻缘,有一半的功劳,得在这老爷子的身上。

  当初崔耕被来俊臣陷害身陷囹圄,中毒晕死过去,卢雄更是仗剑要跟来俊臣拼命。

  现在,更是因为听说此事跟崔耕有关,就冒着天大的风险放人。

  这么好一位老人家,崔耕怎能忍心看着他被打入大牢之中?老爷子年纪大了,身子能遭得住吗?

  “不行!绝对不行!”

  崔耕心思电转,目光开始坚定起来,道:“本官必须马上回京,救卢老子出来!为了此事……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第786章 匆匆长安行

  王同皎赶紧劝道:“崔相你千万莫冲动啊!您是被陛下派出来查办扬州假钱案的,若是未得陛下宣召,无故反京,视同造反啊!”

  “怎么能说是无故返京呢?”崔耕道:“陛下原来的圣旨说地明白,本官不把扬州的假钱作坊查干净了,不得返京。但问题在于,现在本官已经查干净了啊!”

  王同皎苦笑着连连摇头道:“这个说法,崔相您自已信吗?哦,您说把假钱作坊查干净了,谁作证啊?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胡元礼?他敢露头吗?二张抓住了这个把柄,把枕头风一吹,您还能活命吗?

  “陛下乃千古明君,断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跟本官计较的。”

  “拉倒吧。邵王李崇润还是陛下的亲孙子呢,还不是被陛下下了黑手了。你再有圣眷,能比得过李崇润?”

  “那不一样。”

  ……

  就这样,王同皎不断相劝,崔耕只是不听。

  最终,王同皎叹了口气,道:“我算是明白了,崔相您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风险,您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崔耕道:“王膳郎说得是。卢老爷子对崔某人恩重如山,为了救他,也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又看向封常清等人道:“这次算是本官一意孤行,前途叵测。有不愿意搀和的,就留在扬州,本官绝不会怪你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