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626节(1 / 2)

  其三,劳动强度比火法炼铜轻巧多了,还没什么环境污染。

  其四,胆水炼铜不管是贫矿还是富矿,一概能用,所差的无非是等待时间而已。完全可以说,这就和郑白渠上的水磨差不多,谁拥有了一溪胆水,谁就有了一只会下单的金鸡。

  什么叫入宝山空手而回?什么叫有眼不识金镶玉?自已以前就是!

  至于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霎时间,人们看向六合县令裴亮的眼睛无比热切起来。

  没错,不是崔耕,而是裴亮!

  大周矿产并不官府专营,民间可以任意开采,只要照章纳税即可。但是,大家都看上了呢?还得官府做主拍卖。要不然,当初胡人清怎么能垄断扬州附近所有铜山呢?

  现在,很显然,只要裴亮用印,把此溪划归自已,那就彻底发达了。

  缴税算什么?两倍三倍五倍的税都没问题啊!聪明人早就粗算出来了,水法炼铜的成本在原来火法炼铜的三成以下。

  裴亮被大家盯着心里发毛,道:“大家莫看本官,这六合县哑溪,本官已经划给……那个……崔相的一位故人了。”

  “理应如此。”

  大家想想也是,崔耕先发现的这个法子,又是先在哑溪做的试验,怎么可能不先下手为强?大家难道还能跟当朝宰相争锋?

  马上就有人退而求其次,道:“崔相,你原来说,允许大家踊跃购买份子,可还算数?”

  崔耕点头道:“算数,当然算数。”

  “不知这六合县哑溪分作多少股份?每股作价几何?”

  哈哈哈~~

  崔耕还没说话呢,胡人清的大笑声响起,道:“崔耕,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

  崔耕笑吟吟地道:“胡县令又有什么高见呢?下官洗耳恭听。”

  “高见谈不上,只是有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罢了。天下的胆水多了,你这个以铁取铜的法子也不复杂。各位贵人凭什么要从你手中买份子?直接买下胆水溪不就行了?你现在就把这个法子公布出来,岂不是愚不可及?”

  崔耕冷笑道:“恐怕真正愚不可及的,是你胡县令!实不相瞒,现在天下绝大部分的胆水,已经有主了。”

  他一使眼色,封常清已经端着厚厚的一盘文契走了过来,粗略判断,能有上千张!

  “不,这不可能,绝不可能!”胡人清脸色剧变,道:“就算之前胆水的价值无人得知,就算所有的地方官都卖你崔相面子。但是,大周三百六十州,你怎么可能都走遍?”

  这话绝对有道理,将全国的胆水全找出来,就算动用全国的力量都不大可能,更何况崔耕以私人的人力财力?

  但是,奈何,崔耕脑海中有后世的记载啊!

  事实上,中国是个严重缺铜的国家,胆水也绝称不上富裕,在这个时代,主要有十一处规模较大的胆水矿场,其中又以信州铅山和饶州德兴、韶州岑水最为重要。

  崔耕把这十一处抓稳了,就算基本完成任务,用一个月的时间干这事儿,绝无难度。

  当然了,他总不能实话实说。

  他说道:“想当初,本官求恳陛下,准许聚丰隆银号与朝廷合股,经营钱庄,代理部分官员乃至大军大俸禄。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以钱票代铜钱,可解钱荒之忧。不过,聚丰隆只能开在城内,百姓还是需要大量铜钱,钱荒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本官深感愧对陛下,寝食难安,最终想出了这个湿法炼铜术。所以,事实上,这考察全国各地胆水矿的工作,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只是未免打草惊蛇,未曾在官府形成文契而已。”

  “原来如此。”胡人清面色惨淡,道:“崔相一心为民,本官输的不冤啊!”

  其他人却顾不得他的死活,迫不及待地问崔耕道:“若全国的胆水矿全部开启,真能解钱荒吗?”

第777章 二郎得封侯

  崔耕微微一笑,道:“要说完全解钱荒,依旧不大现实。不过……”

  “怎样?”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一百年内,我大周就再无绝无钱荒之忧了。”

  “我擦!”闻听此言,甚至有人忍不住极其失礼地爆出了粗口。

  无它,崔耕这话也太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能解决一百年内的问题,已经是神仙的级数了好不好?就算什么管仲诸葛亮张良加一块儿都不行啊!

  这你都不满意,难不成是想上天啊?留个我们这些凡人点尊严好不好?

  当然了,大家的高兴远多于腹诽的。这么大块蛋糕,足够每家都吃个满嘴流油了。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崔耕之言,是不是太夸张了?

  事实上,崔耕这话还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所谓钱荒,就是大家生产的实物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发达,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铜钱却供应不上。

  在历史上,这个问题随着明清时期白银的大量涌入才基本解决,后来纸币的发行,才算彻底解决。

  所以,崔耕刚才说,只能管一百年。至于这一百年之内嘛……有数据为证。

  发明湿法炼铜之人,是北宋德兴人张潜。他在六十一岁上发明此法,六十九岁上,将此法献与朝廷。

  结果,在北宋年间,湿法炼铜术所产之铜,占全国铜产量的两成。到了南宋呢?就达到了九成。

  由于钱荒的存在,在这时火法炼铜仍在蓬勃发展,朝廷甚至开发了大量的岭南铜山。就这样,火法炼铜的产量,才只是湿法炼铜的九分之一!

  换言之,在崔耕这个时代,即便停了全部的火法炼铜,只用水法炼铜,其产量也很容易达到原本的十倍以上。

  唐朝经济远不如宋朝,至少一百年内,钱荒无忧。一百年后,胆水矿消耗殆尽,那就只能看后人的智慧了。不过,聚丰隆银号的钱票大行于世,再加上扶桑的巨大金银矿,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