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601节(2 / 2)

  这话无疑是暗示崔耕和李裹儿有私情,所以才不愿意让李裹儿远嫁吐蕃。

  李裹儿道:“什么叫一已之私?梁王,你把话说清楚?奴和崔京兆怎么了?”

  武三思不屑,道:“哼,贤侄女,什么叫说清楚?你想听,本王还怕脏了这张嘴呢!”

  武则天却不能任由这俩人发挥下去,面色一沉,打断道:“安乐公主退下!”

  “是。”有打死李重润的例子在先,李裹儿可不敢捋武则天的虎须。

  武则天复对武三思道:“梁王,既然崔耕有三错,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呢?”

  “崔京兆乃朝廷重臣,如何处置,或者朝廷共议,或者陛下乾纲独断,微臣不敢置喙。不过,今日情况特殊……还请陛下将其逐出大明宫,待和亲事了,再从长计议。”

  武则天想了一下,道:“好,就依梁王所奏。来人,把崔爱卿请出去。”

  “喏!”

  顿时,有殿前武土上来,道:“崔大人,请吧。”

  众目睽睽,被赶出宫外。对吐蕃使者倒的确是一个交代了,但对崔耕来讲,却无疑是一个奇耻大辱。

  更严重的,今日事毕,不知有多少人要弹劾他。恐怕就是宰相张柬之都不会护着他——崔耕这种无谓的坚持,在众人看来,很明显是不占理啊。

  崔耕只觉一股郁闷之气,郁结于胸,一边走出,一边道:“让安乐公主和亲吐蕃,朝廷必定后悔!举世皆浊我独清兮,众人皆醉我独醒,本官去了!”

  武则天好悬没气乐了,道:“你崔耕以为自已是三闾大夫屈原么?那朕成什么人了?来人,快把他赶出去!”

  原来武则天的语气是“请出去”,这次是“赶出去”,那殿前武土可就不客气了,推推搡搡,道:“走!走!快走!”

  崔耕步履蹒跚,一个趔趄,好悬没摔倒在地上,无比狼狈。

  悉熏热哈哈笑道:“我吐蕃可汗,才配得上大周第一美人,你崔耕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崔耕咬着牙,道:“恐怕就是这个败家赞普,消受不起啊!”

  那殿前武土怕武则天怪罪,又是用力一推,道:“走!”

  崔耕跌跌撞撞,继续往殿外走去。

  身后大臣们的议论声不断响起:“崔二郎这是怎么了?唉,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那安乐公主,岂是他所能染指的?”

  “有了一个平阳公主不说,还打安乐公主的主意,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陛下没让他担任宰相之职是对的,这崔二郎还是缺乏历练啊。”

  …

  崔耕听了这些奚落,面色惨淡,心如刀割,渐渐走到了宫门处。

  于此同时,武则天的声音传来,道:“诸位爱卿,对于我大周安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之事,谁还有异议?”

  “臣无异议。”众大臣齐声道。

  “那好,朕宣布,安乐公主……”

  蹬蹬蹬~~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随着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响起,有个小太监快步走入了殿内,高呼道:“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姚州刺史曹俊波八百里急奏!”

  “姚州?八百里加急?”武则天听了脸色微变,心中暗想:莫非……是六诏之地出问题了?

第740章 崔大预言家

  少顷,高力土将那份儿八百里加急的文书接过,递到了御案上。

  武则天稍微看了一眼,就是面色一阵古怪,既像是高兴,又像是悲伤,还有点后悔。

  最终,她叹了口气,道:“把崔京兆请回来吧。”

  “喏。”

  这回可好,崔耕还没出门儿呢,又被请回了座位上。

  吐蕃使者悉熏热见此状况可傻眼了,道:“怎么能这样?崔耕如此辱我吐蕃赞普,岂能如此轻轻放过?”

  “这个……崔爱卿的事儿是小事儿,和亲的事儿才是大事儿。”武则天慢条斯理地道:“你们赞普,现在已经娶妻了吧?”

  这事儿却是瞒不了人,悉熏热道:“确实如此。但那又如何?安乐公主仿文成公主例,与王后平起平坐。”

  姚元崇多贼啊,通过蛛丝马迹就明白,女皇陛下得了奏报,六诏之地生了变动,她这是想收回刚才的话了。

  当即,挺身而出,冷笑道:“果真是平起平坐?据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其长妃赤尊公主妒忿,出语曰:“虽云唐主女,尔我大有别,我先越户限,且是尼王女。我乃先事王,正室大为尊。正室不尊大,世法无真伪。虽正室为妃,侧室为妃嫔,故念为王来,嫡庶一决赛。”文成公主答曰:“名分次序嫡庶等,若能和谐胜同胞。”,不知可有此事?”

  这是吐蕃流传的一个故事,其意思是文成公主到了吐蕃后,松赞干布的原配欺凌公主,声称自已为妻,文成公主为妾,嫡庶有别。文成公主委曲求全,表示咱们和谐共处,嫡庶之别没那么重要。

  当然了,故事不是史实,颇多牵强附会之处。

  总而言之,无论是文成公主还是后来的金城公主,在普通吐蕃人的心目中,都是极为正面的。在这些故事里,与她们做对的人,都是坏蛋,没什么好下场。

  但姚元崇单独拿出这一段来说,悉熏热还真难以反驳。事实上,吐蕃史料粗疏,他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事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