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599节(2 / 2)

  “每船所载货物不同,重量不等,大概是一千石到两千石左右。”

  “那岂不总共有四十万石?”张昌宗当时急了,道:“那怎么可能?”

  崔耕笃定道:“只多不少,这是我积攒了一个月的分量,特来借着今日,向陛下献礼!”

  “一个月四十万石……”

  尽管崔耕许下的承诺,是一年四百万石。其实,只要每年一百万石,女皇陛下就满意极了。

  她原本以为,即便崔耕能勉强达到目标,那数量也得慢慢增加。万没想到,第一个月就超额完成了任务!

  女皇陛下又惊又喜,道:“此言当真?”

  “但有半句虚言,微臣甘领欺君之罪!”然后,崔耕又指着外面道:“那船已经近了,陛下请亲自验看。”

  “好好好!”

  女皇陛下连声叫好,又往下看去。

  此时已经有不少船只,来到了望春楼下。每个船上,都旗幡招展,上面写明了船上装载的货物。

  比如扬州的船,就写锦、扬州镜、铜器、海味;越州的船,就写铜器、罗、吴绫、绛纱;广州的船,就写玳瑁、真珠、象牙、沉香;洪州的船,就写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宣州的船,就写空青石、纸笔、黄连……等等。

  另外,每船上都装着粮食,写着本地特产的粮食品种。

  最后,崔耕还讨了个巧,那些船夫,都按照所标志的州郡穿衣戴帽。看样子,好像是他们真的是不远万里,驾船而来。

  然而,事实上,怎么可能?

  崔耕早就把漕运改成分段运输法了,这些人自然也都是漕帮的帮众。

  但是,围观的百姓们哪晓得其中的奥妙,都是一阵阵欢声雷动,十分稀罕地看向那些船夫以及船上的货物。

  正在气氛高~潮之际,那些船夫陡然发了一声喊,齐声唱道:“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广州有奇珍,宣州好文墨……女皇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歌声阵阵,女皇陛下听了心怀大畅,好大喜功的性子发作,马上传旨:这次漕运的货物,皆可按成本价发卖,朕要与民同乐!

  百姓们顿时又是一阵欢声雷动,山呼万岁。

  接下来,就简单了,百姓们络绎不绝,呼朋引伴,采买这些船上的物事,喜笑颜开。

  那些漕帮子弟就趁机宣传了,你们知道,能买着这么便宜的货物,是谁的功劳吗?首先,当然归功于女皇陛下的英明领导了。其次呢,就得说是水陆转运使,崔耕崔二郎。

  当然了,崔大人卖这么大力气,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也不是全然无私。女皇陛下答应了,只要他能完成一年四百万石的目标,就让他担任宰相。

  崔耕的名声甚好,老百姓们谁在乎他年轻不年轻啊,当即表示,崔青天早就该当宰相了。现在陛下才想起这茬来,都有些晚了。

  一时间,众百姓议论纷纷,渐渐形成了公论。

  甚至有人打出了横幅:恭贺崔京兆完成漕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京兆尹这个职司位高权重,更进一步,也就只能是宰相了。

  此事如此在民间发酵,完全可以说,武则天若是敢食言而肥,那就是自已抽自已的老脸了。

  再说了,大周的宰相不怎么值钱,整天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女皇陛下着实没必要毁约。若果真觉得崔耕不合适,两三个月后,再把他换下去,谁也挑不出理来。

  武则天想了一下,干脆道:“婉儿,拟旨。”

  “在!”

  崔耕见此状况,不由得一阵激动,暗暗寻思:这是真的要封我为同鸾台阁平章事了?三十来岁的宰相,位极人臣,人生还真是……寂寞如雪啊!

  嗯?雪?白色的?似乎……有不祥之意啊!

第737章 吐蕃使者来

  “古之善政者,贵于足食,欲求富国者,必先利人……水陆转运使崔耕,始终检校,夙夜勤劳,赏以懋功,则惟常典。宜特与三品,除授京兆尹,京兆二十二县,一惟听制。另加授同……”

  武则天抑扬顿挫的声音响起,“同”字后面,定然是“鸾台阁平章事”,看来崔耕的宰相之职,算是稳了。

  可正在这时——

  咚咚咚~~

  一个小太监,满面焦急之色,快步走上了三楼,道:“报!吐蕃使者悉熏热,就在望春楼下,请求陛下召见!”

  “嗯?吐蕃使者?”武则天微微一愣,道:“不是说,吐蕃使者还有两天的路程么?”

  那小太监回道:“那吐蕃使者听说了得宝会的消息后,唯恐错过了这个热闹,马不停蹄,连夜赶来,因此提前了两天。”

  武则天心情甚佳,打趣道:“哦?算这吐蕃使者走运,还真被他赶上了。不过朕的春官(礼部),可要一阵子鸡飞狗跳了。”

  姚元崇面色肃然,道:“陛下还请慎言。一个番邦使者而已,早到几日,晚到几日,对咱们大周春官(礼部)着实不算什么。”

  “呵呵,看来还真是朕说错话了。”武则天道:“不过,远来是客,不盛情招待,倒显得我天朝上国失了礼数。来人!”

  “在!”

  “把吐蕃使者请来。”

  “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