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566节(1 / 2)

  尚书省分内省和外省,内省就在皇宫内。事关机密,整个尚书内省的办公人员并不多。三人很容易就找到了一间静室。

  袁恕已迫不及待地发难道:“张相,你那个便宜徒弟崔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上次徐元庆的事儿不是解决了吗?为何还要处处与本官为难?”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张柬之不悦道:“今日搬倒了番僧胡超,确立了太子殿下的地位,小徒崔耕可是立了大功一件。你袁相若不是不饶的,至于被陛下罢相吗?跟小徒有什么关系?真是莫名其妙!”

  袁恕已总不能拿李贤的案子来说事儿,深吸了一口气,含糊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崔二郎应该是知道一部分内情的。他这么干,就是把老夫架到火上烤!”

  “那又如何?”张柬之不以为然地道:“你只是重为大理寺少卿而已,又没有丢官罢职。退一万步说,你就算被砍了脑袋吧。用你的脑袋,换迁都长安,划算不划算?咱们若易地而处,老夫反正是不会反对二郎那么做。”

  “我……”

  张柬之所言乃是正理,把袁老头怼了了哑口无言。

  良久,袁恕已恶狠狠地道:“总而言之,张相你给崔耕传句话:老夫也不是泥儿捏的,他最好想办法让本官复相。否则……咱们走着瞧!别忘了,曹昊的案子,还没解决呢!”

  张柬之好悬没气乐了,道:“崔耕哪能干涉到宰相的任命?袁少卿,你也太看得起他了。行吧,你的话,本相可以带到。不过……二郎听不听,我可不就不敢打包票。另外,本相还要告诉你一件事儿……”

  “什么?”

  “本相答应过崔耕,你们之间再发生了冲突,我要两不相帮。”张柬之老而弥坚,盯着袁恕已,道:“袁少卿,你确定要与崔二郎为敌?”

第685章 挨打要立正

  没错,张柬之是不希望太~子党之间内斗。但那可并不能说明,他会为了太~子党的内部团结,委屈求全。

  对于他来讲,袁恕已不过是他志同道合的盟友罢了。

  但是,崔耕呢?当初崔耕献“木兰春”,可是走了自已弟子董彦的门路。也正是因为献酒有功,崔耕才当上了清源县尉。完全可以说,崔耕是他在官场上的嫡系力量。

  再加上那个“师徒文契”,以这个年代的道德观念讲,就是父子都未必有这么亲近的关系。

  为了一个盟友,让入室弟子为难?像是徐元庆这种小事儿也就罢了,但是大事,那他就敬谢不敏了。

  说话间,张柬之已经流露出了浓重的威胁之意。

  “我……”

  在张老头的目光威逼中,袁恕已竟然有了退缩之意。

  桓彦范见不是事儿,赶紧打圆场道:“张相不必生气嘛。袁少卿就是想请你做个中人儿,说和说和。俗话说得好,“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不管怎么说,关于曹昊的案子,袁少卿和下官都能插的上手嘛……”

  笃笃笃~~

  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了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有人道:“小人袁嘉,有要事禀报!”

  袁嘉,就是袁恕已在尚书省内的心腹。三人在此秘议,当然得安排几个心腹守门。

  袁恕已稳了稳心神,道:“进来!”

  “是!”

  袁嘉推门而入,跪倒在地,道:“启禀袁大人,梁王把案子给结了。文告贴在端门,所有军民百姓都可观看。”

  “什么?什么案子结了?”袁恕已大惊失色。

  “就是曹昊误杀武至宣一案啊!”

  “啊?那怎么可能?”在场三位大佬齐齐惊呼出声。算起来,武则天让大家退下,大家前来尚书省议事,满打满算,也就是半个时辰多一点啊。

  怎么武三思就把案子结了?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袁恕已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是怎么结的?”

  “曹昊无罪释放,整个案子,全推到了新科状元卢绚的身上。”

  “这也行?”袁恕已目瞪口呆,道:“卢绚完全没杀武至宣的动机啊!”

  “当然有了,有人曾经亲眼看见,卢绚在玉春楼上,和武至宣的手下发生了冲突。他可能是怕武至宣报复,就先下手为强了。”

  “那他又为何嫁祸曹昊?”

  “因为卢绚追求曹月婵不成,就心生恨意,把气撒到了曹昊的身上,想让老曹家绝后。”

  擦,真难为武三思了,还真能自圆其说。

  张柬之想了一下,也没找出什么漏洞来,道:“那梁王说没说,这卢绚和胡超是什么关系?”

  “说了。卢绚乃胡超的弟子。二人图谋不轨,想祸乱我大周的江山。幸好崔耕崔京兆,明察秋毫,察其奸谋。先在皇宫内杀了胡超,又让梁王武三思查卢绚,真是一查一个准儿!梁王还说,崔耕不愧人称崔青天,他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呢。”

  “我……日!”

  袁恕已今天受的刺激太大,终于把一句脏话骂出了口,道:“这梁王也太不要脸了吧,竟然拍崔二郎的马屁!他怎么就丝毫不顾忌朝廷亲王的尊严呢?”

  “尊严?”张柬之冷笑道:“武三思还为二张牵马坠蹬呢,还曾经为了抢缰绳,和武承嗣打起了呢,他有什么尊严可言?如果太子殿下继位,不客气地说,崔耕就是最大的功臣。而武氏之后还能否继续存在,却是很不好说。为了活命,拍二郎马屁算什么?”

  袁恕已知道张老头是话有所指,喃喃道:“这形势变化太快了,连武三思都拍崔京兆的马屁,本官……本官……”

  张柬之给了他个台阶下,道:“武三思也算是个人物,知道出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这样一来,以二郎的脾气,还真不好把他怎么样了。这叫伸手不打笑脸人。怎么样?袁少卿,你和二郎之间多有误会,要不套老夫帮着说和说和?”

  他一口一个二郎,显然是对这个爱徒满意至极。

  桓彦范也被武三思的所为震撼了个不轻,劝道:“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都几十岁的人了,跟一个小辈计较个啥?看在张相的面子上,算了吧。”

  形势比人强,袁恕已尽管心里边憋屈无比,嘴里却道:“既然如此,就有劳张相了!本少卿愿与崔京兆化干戈为玉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