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427节(1 / 2)

  “不问什么。”崔耕朗声道:“大哥只是想告诉你,你还小,不懂人间险恶。告诉你,论功行不是你杀的,是有人在栽赃陷害。”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你的事儿,就交给大哥我吧!”

  然后,崔耕面色一肃,看向武三思,道:“梁王千岁,咱们这就带着人证物证,入宫面圣吧,是非自有陛下决断。”

  “哦,本王明白了。崔著作,是不想在这么多人面前丢人吧?好,本王就如你所愿!”

  “哼,本官是怕丢人,不过,是怕你丢人,而不是自已丢人!”崔耕恶狠狠的道。

  这话可真不是崔耕的场面话,而是肺腑之言。要不然,现在拆穿武三思是幕后黑手,该如何收场呢?

  武则天总共就俩亲侄子,一个武三思,一个武承嗣。武承嗣被圈禁后,心情郁闷,已经翘了辫子了。现在硕果仅存的武三思,总不能真的给论功行抵偿兑命吧?

  简答截说,崔耕和武三思一起,入宫见驾。

  待听完了二人的来意之后,武则天微微一皱眉,道:“崔著作,现在人证物证俱在,你非要为李裹儿翻案,不知有什么证据没有?”

  “微臣当然有!”崔耕道:“请陛下允准,微臣拿两件凶器,让陛下一观!”

  “准!”

  功夫不大,就有小太监出宫,将韦什方随身的两把匕首,带到了武则天的几案前。

  崔耕微微一笑,道:“其实,要想把两把兵器造的一模一样,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江湖上有个门派,专擅此道。他们在做兵器的时候,为防止自已的门人着了道,会做个小小的手脚。比如……把那匕首柄的圆珠摁下去,会出现一个小机关,内现一个风字!”

  “哦?是吗?”

  武则天听完了,大感兴趣,依言照做,果然是一个“风”字。

  然后,崔耕双手一摊,道:“那把杀死论功行的凶器,一直在梁王千岁的手中,微臣一直没接触过。现在陛下请看……这把剑的剑柄上,是不是也有一个圆珠呢?”

  “嗯?”

  武则天伸手一摁,果然!

  武三思顿时面色大变,跪倒在地道:“这把匕首为何会如此诡异,微臣委实不知啊!”

  武则天好悬没被他气乐了,道:“朕问你了吗?谁规定主审官就得对凶器了如指掌的?你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得了!

  这下子一切都真相大白!

  所有的一切都是武三思幕后主使,其目的,就是往李显脑袋上扣屎盆子,使其无缘太子之位。

  武则天的政治斗争经验多丰富啊,瞬间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考虑清楚了。

  为啥要有两把一模一样的兵器?

  无疑,一把是真正杀人,一把栽赃陷害。武崇训略施手段,就让李裹儿以为自已杀了人了。

  但是,真正杀人的,是武崇训,或者是别人——兴许那个调戏李裹儿的人,都是武三思找人假冒的。反正当时黑灯瞎火地也看不清楚,而那之前,真正的论功行很可能已经死了。

  想到这里,武则天冷笑道:“朕的好侄儿,你为了当太子,甚至不惜掀起我大周和吐蕃之间的大战!你说……朕应该如何感谢你呢?”

  “还请姑母开恩啊!还请姑母开恩啊!”武三思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他不称“陛下”而是称“姑母”,那以亲情动人的含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武则天双目紧闭,沉吟了半晌,最终还是无奈地挥了挥手,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朕是管不了你了!去吧,去吧。”

  这算是过关了?

  武三思连连磕头,道:“谢姑母,谢姑母!”

  然后,赶紧起身离去,唯恐武则天改了主意。

  这边跟着来的证人们都看傻了,事实上,只有崔耕和武三思被允准进了大殿,其余人等都是在殿外等候?

  怎么回事?

  这崔著作也太神奇了吧?

  连人证都没用,就把证据确凿的案子给翻转过来了。

  在李裹儿的心目中,崔耕的形象异常高大起来。暗暗寻思,这崔著作的本事,可比武崇训大多了。立了这么大功劳,不知陛下会给他什么封赏呢?

  她却不知道,事实上,武则天给崔耕的封赏,崔耕非常犹豫不决。

  武则天沉吟道:“崔著作,这个案子,你要烂在心里。以后,朕但凡听到半点风声,就治你的罪,吵架灭族!”

  “是!”

  “另外,这个案子到底该如何结案,不知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对啊,不抓武三思,总得找个替罪羊啊,人家论功行,总不能白死吧!

  崔耕想了一下,道:“不如就推说是李唐余孽所为,其目的,是破坏我大周和、吐蕃之间的关系?”

  “理由倒是好找。”武则天还是眉头紧皱,道:“关键在于,吐蕃能否善罢甘休!”

  “这个……恐怕一场竹杠是免不了的。”崔耕道:“微臣以为,要不……咱们就将指南针、沙盘乃至望远镜的技术,都交给他们,来换取不再追究此事?”

  “指南针和沙盘倒也罢了,但是望远镜……”

  “料也无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