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403节(1 / 2)

  崔耕也是豁出去了,上了高台,微微一躬身,道:“下官已经按照河内王的吩咐来了,不知您怎样才肯放过那些可怜的百姓呢?”

  武懿宗道:“二郎说这话,是在求本王?”

  “当然,下官恳请河内王开恩。”

  武懿宗点了点头,道“嗯,按说既然二郎已经开口,本王就应该给你这个面子。不过,有道是人无信而不立,二郎你不会忘记那份文契吧?”

  崔耕不卑不亢地道:“下官当然记得那份文契。但河内王既然叫下官过来,总不会是想借着这份文契羞辱下官吧?”

  “放心,本王没那么无聊。我提这份文契是想说,二郎你现在已经没什么面子可卖,想要本王办事,得拿东西来换。”

  “但不知河内王看上下官什么东西了?”

  武懿宗微微一笑,道:“你的名声!”

  说着话,他从几案上又拿出一张纸,道:“二郎你签了它吧!明白告诉你,要想本官改弦更张,这个东西,不仅你要签,在场之人都得签!”

  “到底是什么东西?”

  崔耕接过来一看,可是傻眼了,这是一份荐书,大意是:崔耕觉得武懿宗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当这个清边道按察使太屈才了,所以特意上书武则天,请封武懿宗为清边道大总管。至于原来的清边道大总管庐陵王李显,当然是哪凉快上哪待着去!

  原来如此!

  如同一道闪电在崔耕的脑海中划过,顿时明白了武懿宗的心思。

  当初他为什么要让自已签那份文契?就是为了让自已无法阻挠他滥杀百姓——范光烈总不可能去挨个指认百姓,那也太荒唐了。

  而武懿宗杀这些百姓,也不单单是杀人为乐,而是要找回武氏的面子。

  当初契丹乱起,武则天谁也不信任,把清边道和神兵道,交给了武懿宗和武攸宜。结果这二位是草包一对,不但大败亏输,而且输的窝囊之极,都灰溜溜地返回了洛阳。

  最后,还是李显遥领了清边道大总管之职,才把契丹之乱平定下去。

  这么一比较,到底是武家厉害,,还是李家厉害,那还不是高下立判吗?

  现在,武懿宗就是要扭转人们的这个观点:瞧见没有,平定契丹之乱的两个大功臣崔耕和狄仁杰都拥护我武懿宗。所以,李显完全是因人成事,武氏才是天命所归。

  换言之,自已明着是签这份荐书,实际上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武李之间选边站、

  签了荐书,李显上位,自已就得被秋后算账。

  不签荐书,马上就是几十名无辜百姓被剖腹取胆,以后还有更多百姓惨死,自已又于心何忍?

  崔耕犹豫不决,看向身边的狄仁杰道:“狄相爷,您以为呢?”

第456章 狄相套路深

  如果说崔耕是大周官场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政治新星,狄仁杰就是朝廷的定海神针。到底能不能逼得此老就范,武懿宗也没什么把握。

  “预备!”

  随着他一声大喝,刽子手们齐齐出手,将牛耳尖刀逼到了那些无辜几十名百姓的小腹上。

  武懿宗阴恻恻地道:“狄总管,有什么话可要考虑清楚了再说。这些人犯的性命,就在您老的一念之间!”

  随后,又看向台下的百姓道:“尔等的性命,也在狄总管的一念之间。到底该怎么办,就不用本王教了吧?”

  “狄相爷开恩啊!”

  “还请狄相爷大发慈悲!”

  “您就答应了河内王吧,小的给您磕头了!”

  ……

  百姓们可不知这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弯弯绕,齐齐跪倒在地,求恳之声此起彼伏!

  狄仁杰面色平静,看不出什么喜怒。

  直到人们的声音渐低,他才双手下压,深吸了一口气,道:“诸位檀州父老快快请起。当初,曾经有人用一件两难的事情为难老夫,老夫委屈求全,事后后悔不已。今日,又岂能一错再错?”

  崔耕明白,狄仁杰这话指的是,当初曾经被李多祚逼着对自已见死不救,劝道:“狄大人,您可要想清楚,签了这份荐书,您的一世清名可就毁之一旦,另外还有……”

  还有就是李氏登基后会秋后算账,这话可就说不出口了。

  狄仁杰马上会意,傲然道:“圣人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崔著作不必多言。另外……”

  老人家眼中精光一闪,道:“老夫命令你崔耕,今天也必须把这份荐书签了,救百姓于水火之间。否则……你我就恩断义绝!”

  这话可是相当狠了。

  要知道,当初若不是狄仁杰让崔耕做“岭南道肃政使”,他如今坟头上的小树恐怕都长成参天巨木了!既有救命之恩,又有提拔之恩。说得直白一点,崔耕哪怕造反都会有人同情,但若是背叛了狄仁杰……恐怕就会遭到千夫所指,天下人人皆曰可杀!

  当然了,崔耕明白,这不是狄老头在对自已挟恩以报,而是帮自已摘除责任。自已若是再矫情的话,老人家的忍辱负重可就白废了。

  他微微一躬身,道:“狄公有令,小子敢不遵从?”

  “好!”

  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武懿宗乐得差点得北都找不着了,忙不迭地道:“小王为二位磨墨,不知谁先来?”

  狄仁杰道:“当然是老夫!”

  当即,老爷子接过武懿宗递过来的狼毫笔,往上一提,做势欲签。武懿宗的小心肝“扑腾扑腾”直跳,注视着此老一步步的动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