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252节(2 / 2)

  雍光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天资聪颖,不是扬州城中有名的才子,便是各个私塾和我们县学中拔尖儿的童生。所以,我们下得这个诱饵,最好也找一个有神童之称的人。”

  宋根海经他这么一点醒,连连点头道:“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啊!”

  崔耕摇头道:“雍县尉与我推测得一致,但既然是神通,这么好的孩子,你觉得哪家的大人会愿意?哪里舍得让他给我们做诱饵?”

  宋根海第一时间想到了慧明小和尚,提议了这个人选。

  崔耕却否决道:“他倒是挺合适的,以本县与他的关系,他也应该不会推辞。但恰恰就是本县与他的关系人尽皆知,恐怕贼人不会上当啊。”

  几人听罢也觉得是这个理儿,贼人如果那么傻,就不会犯下如此累累连环案子,让整个县衙干着急了。

  一时间,大家伙都面露可惜,白瞎了慧明小和尚这么好的诱饵了。

  “呃,有了!”

  周兴忽然抚额说道:“卑职倒是想到了一个极为合适的诱饵人选!”

第281章 人口失踪案(二)

  “谁?”众人急问。

  周兴道:“淳于良的儿子淳于真,自小便有神童之名,今年才七岁。既有神童之称,年龄上也极为合适!”

  崔耕拍了一下大腿,对啊,淳于真这小子,虎头虎脑透着一股灵气,是个好人选啊!

  但他也犹豫,毕竟事关重大,还不知他父亲淳于良愿不愿意。

  如今的淳于真还是不肯还俗回家,继续在智满和尚的寺里当小和尚。崔耕便派了县尉雍光去征询征询淳于真的意见。

  不到两个时辰,雍光去而复返,说淳于真这孩子年纪虽小却识大体顾大局,不但满口答应,还跟雍光讲了一番什么佛祖割肉饲鹰的大道理。

  众人一听之下顿时大喜,这事儿算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在他爹淳于良身上了。

  为表重视,崔耕并未传淳于良来县衙,而是亲自去了淳于府。

  不过这事儿在淳于良那儿,却碰了钉子了。

  淳于良一听崔耕的意思,不假思索当即连连摇头,拒绝道:“不行不行,万万不行!崔县令,您帮小人报了杀妻之仇,哪怕让我以性命相报,在下也毫无二话!但是我儿不行,小小年纪怎能涉险?要是他遇着什么三长两短的,我将来又有何面目,在九泉之下见他的娘亲?”

  崔耕也知道这事儿不能勉强,毕竟不是要淳于良献出几吊子的钱来,而是要他膝下唯一的独子来做诱饵。

  但没了淳于真,这案子一天就无法告破。

  他不得不厚着脸皮,继续劝道:“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淳于良你想想,贼人再厉害,能有官兵厉害?本县届时派县衙精兵设伏在你家四周守着,我们有心算无心,还能出什么意外?”

  淳于良摇头道:“如果县衙里那些捕快是精兵强将的话,那这案子还能拖到现在?城里还天天有孩子失踪?”

  “……”

  崔耕被淳于良这话给呛得差点没一口气噎死,你妹的,这不是当着哥们的面打脸吗?他只得稍稍板了一下脸,道:“你淳于良信不过他们,难道还信不过崔某?”

  “小人岂能信不过大人您?若非你,小人怎能报了亡妻之仇?若非大人你,小人又怎能重整家业,告慰淳于家列祖列宗?”淳于良连连解释起来。

  不过说到要他儿子拿来做诱饵,他又一阵后怕,犹豫道:“可是让犬子一介顽童涉如此大之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没什么万一。”

  崔耕拍胸保证道:“你竟然信得过本县,那就更要信得过本县的能力嘛。真出了什么岔子,你唯我是问!”

  ……

  脸皮薄的就怕碰上不要脸的。

  在崔耕软磨硬泡下,淳于良终究碍不过情面,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下来。

  如今诱饵人选解决了,抓捕人口失踪案的幕后贼人之事,自然要排上日程,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保险起见,为了避免贼人察觉,崔耕行文临近的六合县,借来二十名精明强干的捕快。

  接着他安排淳于真暂时从大云寺回家,没事就独自出门玩耍遛遛弯,好引起贼人对他的留意。

  既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又没有任何防备,按说淳于真就是贼人最适合的下手对象。

  果然,第二天,宋根海就匆匆忙忙地前来报捷,说是他们通过尾随盯梢淳于真,终将贼人一把擒获。

  “卧槽,这么效率这么快?”

  崔耕大喜,感觉肩膀上的担子轻了不少。他告破连环大案,他一刻也不敢耽误,赶紧升堂问案。

  ……

  江都县衙,公堂。

  贼人就跪在台下,是个三十岁的中年人,身形瘦小,头发枯黄,唯有两只贼眼咕噜噜乱转,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啪!

  崔耕循例一拍惊堂木,喝问道:“下跪何人?报上名来。”

  “小的孙立刚。”贼人倒是配合。

  “扬州城内发生了这么多桩的人口失踪案,以你一人之力,不可能干得下来吧?说吧,你到底是受了何人的指使,同伙是谁,他们现藏身何处?被你们掳走的人口如今又被关在哪了,速度麻溜儿地交代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