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202节(1 / 2)

  又提一字万金,李善又想吐血了……

第227章 糖战已打响

  李善好说歹说,才劝住了崔秀芳今日去作坊试验秘方的念头,并与崔耕约好,翌日去李家的灰糖作坊一试秘方。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

  江都县衙,内宅。

  崔秀芳再一次破窗而入,揪着崔耕的耳朵,叫道:“大懒虫,快起来了,别耽误了今天的正事儿。”

  “哎呦~~你这整天飞窗爬墙的,下次能不能敲门啊?”

  崔耕揉着惺忪的睡眼,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五更刚过,怎么?本姑娘就爱飞窗爬墙,你管我?”崔秀芳浅嗔道。

  “行行行,你爱咋咋的。”崔耕下意识地抻了抻被子。

  “还睡?快些起来啊,不是说好,今早一起去李善家的灰糖作坊么?”

  “这个……”崔耕脸色微红,道:“等会儿,你先出去!”

  “为啥?”

  “本官习惯裸睡……”

  啊~~

  一个尖利的女声娇彻县衙,给轮值的众衙役以无限遐想

  ……

  ……

  扬州城内寸土寸金,一个不怎么赚钱的灰糖作坊,李家自然不会安排在城内。

  崔秀芳和崔耕打马扬鞭,出城三十里,才到达了目的地。

  但见一个小村外,无数精壮汉子头扎红巾,各带兵刃,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一处独门独户的巨大院落围了个结结实实。

  一个神色干练的年轻人迎了上来,道:“小的李大富,参见崔县令!您稍待,小的马上就去报知我家主人。”

  不消一会儿,李善亲自出迎,将崔耕和崔秀芳让进了作坊内。

  说实话,制糖作坊该什么样,崔耕只在荒唐大梦中有依稀印象,一见眼前这副样子,不由得脱口而出道:“这么简陋?”

  “呃……”

  李善解释道:“这个糖作坊老夫没怎么用心,都是下面的人乱鼓捣的。”

  “本官不是说这个……”崔耕沉吟道:“本官的意思是,这个灰糖作坊如此简陋还能赚钱,看来咱们新开的作坊大有可为啊!”

  李善眼前一亮,道:“此言怎讲?”

  崔耕略微沉吟了一下,道:“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咱们先试试黄泥水能不能制出糖霜吧。”

  流程倒也简单,先找一个大瓮过来,挑进两担黄土去,然后加水用力搅拌。

  等着搅拌均匀了再停下,安静等待。

  最后黄泥水上下分为两层,上面是澄清的溶液,下面是黄泥,真正能用的还是上面这一层清液。

  李善看着里面有些门道,感慨道:“崔县令昨日光说黄泥水,老夫还以为是搀和了黄泥的水哩,敢情还有这讲究。”

  崔耕道:“现在就成了,可以把灰糖取来,用黄泥水淋上,糖霜就会出现。”

  尽管昨天已经交代过了,李善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依言照做。

  结果,奇迹发生了!

  灰糖一遇到黄泥水,颜色骤然变淡,越来越趋近糖霜的眼色,功夫不大,最上面一层,已经于糖霜无异。

  李善看完之后,若有所思道:“老夫知道丽竞门为何不肯扩大规模了。”

  事实上,崔耕也一直有些奇怪,要说朝廷不在乎制糖的利益,还可以勉强解释。

  但是丽竞门呢?他们开糖作坊就是为了赚钱,把白糖弄得死贵的,看起来利润是丰厚了,但哪有薄利多销赚得多?

  李善缓缓说出了自已的猜测。其一,这个灰糖脱色变糖霜的法子太简单了,一搭上眼就会。朝廷或者丽竞门为了保持技术的优势,就必须限制产业的规模。

  其二,制作糖霜的成本相当不低,上面的糖是变白了,但下面的糖更黑了,只能当废物去掉。要知道,即便是作为原料的灰糖,其价格不菲。

  说完两个理由,李善微微叹了口气,道:“咱们虽然同样掌握了制白糖的法子,但现在看来,要一年百万贯可就难啰。”

  崔耕摇头,道:“那也不尽然,其实保密什么的,也不单单是在这一个制作白糖的法子上。保密是要保的,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什么意思?”李善费解。

  崔耕知道,在唐高宗李治在位之时,专属朝廷的制糖工坊就已经发明了淋黄泥水给糖脱色的工艺。不过却是一直秘而不宣,更是不向民间糖坊传授技艺。目的就是想要垄断糖霜工艺外,还要保持皇族宫廷优越性,糖霜特供给宫中皇族及朝廷达官贵人嘛。

  制糖业真正得到发展,糖霜工艺在民间得到普及,是在宋朝。

  如今丽竞门掌握了糖霜工艺,自已和李善也掌握了糖霜工艺,那这个秘方也算不得垄断。迟早有一天,这个简单至极的工艺秘方,也会作坊里的工匠流传出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