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05节(1 / 2)

  不断有扶桑人渡海而来,学习大唐的各项技艺,其卑躬屈膝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更有甚者,有扶桑人认为,扶桑之所以比不过大唐,主要是人种不行。

  要想强国,先换人种。

  于是乎,很有一些扶桑人把自已的老婆妹妹女儿,花费重金,不远万里送到大唐,让大唐的男人们享用。最关键的是,不仅分文不取,还会送上礼金。

  什么时候那些女子身怀有孕了,才会被带回扶桑。

  这种行为,扶桑人美其名曰“度种”。

  泉州乃是大唐第一大港,到这里来“借种”的扶桑人很不少。

  因此,除了一些光棍无赖对扶桑人大有好感之外,绝大部分人对扶桑人的评语就是一个字儿——“贱”!

  大好中华男儿怎么可能与扶桑贱.人为伍?

  若说望海楼的掌柜和海寇勾结,人们会将信将疑。但要说他会和扶桑人勾结,没有人会信以为真。

  武良驹也是一阵恍神儿,问道:“那些海寇是扶桑人?你有什么证据?”

  崔耕胸有成竹地说道:“扶桑人和唐人不同,他们每个人的裆下,都会缠绕一张六尺长的白布,这块布叫做六尺褌。武公子不信的话,可以把那些扶桑人的尸身挖出来,一看便知。”

  林三郎虽然没听说过这事儿,但不妨碍他给崔耕帮腔,点头道:“是哩,是哩,扶桑人都穿着六尺褌,只要扒了裤子,很好分辨。”

  四位大佬也纷纷发言,支持崔耕的意见。

  三人成虎,何况是六个?当即,武良驹对这个鉴定法子再无怀疑。

  但是,那些扶桑人的尸体都埋到地里一个多月了,这时候再挖出来,那味道,那模样儿……武良驹一想就不寒而栗。

  他看向身边的贺旭道:“本公子就不去了,贺县尉擅长缉拿捕盗,手下的仵作也颇通此道,就让他去看看吧。”

  崔耕毫无畏惧,微微躬身右手一挥,笑眯眯地道:“贺县尉,请吧!”

  贺旭怎么可能答应干这个活?

  他心中暗想,查死尸我倒是不怕,但问题是,回来该怎么回报呢?

  说那些海寇没穿兜裆布?那不是把冯朴和张元昌往死里得罪吗?这两位惹不起武良驹,摁死我还不是手拿把攥的?

  至于说寄希望于武良驹的保护?还是省省吧。恐怕在他的心目里,我的地位还不如他们家那条大黄狗呢。

  但是,要说海寇穿了兜挡布呢?还是不行,那就把武良驹得罪死了,老子还是没有好下场。

  所以,只要我一出这个门口,不论结果如何,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贺旭小心翼翼地道:“武公子,在下以为,根本就不用去看。”

  “为什么?”

  “整个泉州府,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骗您啊?您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武良驹还真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点了点头,道:“嗯,有道理,看来那帮贼人的确是倭寇了。”

  直到这时候,贺旭才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非常郁闷,狗日的,我这不是简介地给崔二郎这厮帮了一个大忙吗?

  要知道,贺旭心里恨不得将崔耕千刀万剐,但为求自保却要笑着脸帮崔二郎把闲篇扯圆扯满,间接帮他一个大忙,可想而知心里有多恶心多别扭了!

  这比狠狠扇了他贺某人一嘴巴子还要来得难受啊!

  冯朴此时则高兴地眉开眼笑,连连捋须颔首道:“既然贼寇是扶桑人,那张掌柜就不可能勾结他们了。武公子,放人吧?”

  “放人?不行,不行。”武良驹连连摇头,舍不得即将到手的银子,愣是不死心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张掌柜真的发了疯,和扶桑海寇勾结呢?”

  “强词夺理!”老冯朴猛地一拍几案,咬着牙道:“武公子,世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万全的证据。崔长史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你要是再这么胡搅蛮缠的话,本官还怎么调停?张元昌!”

  “在。”

  “本官命令你,不得解救张明方,不得和武良驹谈判,若有所违,以结交海寇论处!”

  张元昌脸泛难色,道:“可是……”

  冯朴恶狠狠地打断道:“没什么可是的,你只知道武公子不好惹,难不成本刺史就是泥捏的?灭门的知县,破门的令尹……到底何去何从,自已掂量着办吧。”

  说完了,起身就往外走!

  这时候武良驹可傻眼了,他与张明方无仇无怨,绑票的目的是求财。

  二张不过是一个祖宗而已,实际的关系都快出五服了。他就是弄死张明方,张元昌都不会掉一滴眼泪。

  张元昌所顾忌的,无非是社会舆论。

  有了冯朴的严令,张元昌就足以对族里有个交代了,还怎么可能出钱赎人?

  一个不能换钱的人质,关起来又有何用?

  武良驹起身阻拦道:“冯刺史慢走,有话好商量嘛。我也不是不听你的话。只是一场大火,把我的别院烧成了白地,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

  郭恪看武良驹语气软了,明白这时候该自已出场了,起身劝道:“武公子已经知错了,冯刺史大人有大量,就别跟他一般见识了。”

  然后又对武良驹道:“冯刺史又不是不给你做主,以后万不可如此胡搅蛮缠,知道吗?”

  武良驹赔笑道:“一定,一定。”

  冯朴这才回身坐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