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77节(1 / 2)

  同时,陈子昂也已经收起行囊,坐上马车前往莆田县,着手准备在莆田县衙办公之事。因为两县合并,不是嘴巴说说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后续基层的事情要逐一去解决……

  比如两县合并之后,要叫什么?他必须和县令刘幽求商议之后,呈报上去。

  比如两县合并之后,清源县和莆田县应该怎样合理分配资源比重,如清源城中已经有牲口市,那莆田县那边就应该削弱牲口买卖的行当,全部过档到清源城这边来做等等云云。

  最重要的是,两县的胥吏书办人员,还有三班衙役、狱卒、杂役等底层人员,该如何择选,该如何留任和解聘等等。

  总之,这是一项又一项浩大的工程。

  所以,宋长史让他们一个月内完成两县合并事宜,给的时间绝对是少了。没办法,上头动动嘴,下头跑断腿,陈子昂和刘幽求他们的时间太赶了。

  某天早上,崔耕便早早起床。

  甫一用完早饭,便准备离家,前往即将更名为折冲都尉府的县衙,看一下那些杂役们将里里外外收拾得怎么样了。

  明天郭恪就要进城,搬进都尉府了,所以他必须尽早完成此事。

  不过正要准备出发,却听小九儿跑来通禀,说是仓曹吏姚度,还有捕头宋根海联袂来访,在崔府门口求见。

  一听两人来找自已,正要出门的崔耕又坐了回去,让小九儿将他们两人带进来。

  他知道,这两个家伙在这个来找自已,绝对是有事儿。而且所为何事,他心里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第95章 安置旧僚属

  七月流火,天气闷热的紧。

  大清早,蝉鸣呱噪。

  崔耕坐在花厅中都能感觉的到,后背的汗是涔涔一直往下挂。

  “走,去院里聊!”

  他吩咐小九儿将几把胡凳搬到院里,领着宋根海和姚度二人出了花厅,径直来到院里。

  院中空气通透,老槐树下遮阴纳凉,又有小九儿拿着蒲扇在后头扑腾扑腾地扇着风,崔耕可算是舒服多了,抻了抻懒腰,问道:“说吧,找我什么事儿?”

  “呃……”

  “这……”

  姚度和宋根海端坐在崔耕跟前儿,扭扭捏捏,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欲言又止,貌似有口难言。

  崔耕笑了笑,道:“呵呵,是因为两县合并之后,担心各自的何去何从?”

  “嗯嗯嗯嗯~~”

  两人不约而同一齐点头,眼中透着期翼。

  崔耕沉吟片刻,又问:“陈县丞临行前,可曾对你们有过安排或者交代?”

  “唔唔唔唔~”

  两人又是一齐摇头。

  不过,姚度还是忍不住叹道:“陈县丞昨日倒是召集过县衙的书吏曹吏,还有三班衙役的班头。他说,合并之后我们这些人是去是留,须由新任县令来定夺。但我们都知道,想要继续留任县衙办差,恐是难于登天了!”

  崔耕问道:“为什么会这么想?”

  “嘿,那还用想嘛?这不明摆着的嘛!”

  宋根海也憋不住了,嚷嚷道:“大人您想啊,新县县令是莆田县令刘幽求,新县主簿是莆田县丞陶文元,新县县尉是莆田县尉贺旭,他们都是出自莆田县衙,那肯定会沿用原班的人马,留任这种好事儿哪里会轮得到我们啊?嘿嘿,保不齐以后咱们陈县丞过去都要受他们三儿的挤兑,能不能在新县县衙站稳脚跟,那都两说!”

  “宋根海噤声,莫要在背后非议上官!”

  崔耕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啐道:“就你话多嘴碎,显摆你知道的多,是吧?”

  宋根海挠了挠头,唉声叹息了一下,嘀咕道:“本来就是嘛。”

  “咳咳,大人,宋捕头话是糙了些,但理儿还是这么个理儿。”

  姚度也感同身受地叹息一声,道:“两县合并之后,县衙的佐吏和班头就那么几个位置,都是有数的,他们要用也只会用使得顺手的原班人马,怎么可能会接收我们?如今大人你一走,我们这些人可真成了无根儿的飘萍,不知道能飘到哪儿啰。”

  两人说这番话的用意,今日登门造访自已的真正目的,崔耕又怎会不懂?

  随即,他开门见山地问道:“那你们今天来寻本官,是想离了县衙,跟本官去折冲府?”

  “是是是是~”

  这下,两人又一同拼命点头了,接着又眼巴巴儿地看着崔耕,颇有几分紧张,生怕崔耕说出一个不字。

  “这样啊?”

  崔耕又是一番沉吟,略微琢磨了一会儿后,看着姚度说道:“折冲府如今缺两个书吏,姚土曹你倒是蛮适合的。不过这书吏跟你当初的土曹吏可不一样,辛苦繁琐不说,还没什么实权,你愿意吗?”

  身为军府长史,招募折冲府的一应佐吏和役从,的确在崔耕的职权范围之内,这个事儿他倒是做得了主。

  “愿意~愿意!卑职愿意!”

  姚度瞬间转忧为喜,连连点头窃喜道:“只要能跟着大人您,哪怕干个杂役,小的都一百个愿意!”

  崔耕见姚度说得这么可怜兮兮的,不由乐道:“呵呵,你干杂役?那倒是屈才了!”

  “不屈才不屈才,卑职只知道在大人的麾下办差,大人亏待不了卑职,而且他日大人得以升迁,更是会提携卑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