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欲师天下(1 / 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对学生,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未曾收下吕布为徒之前,蔡邕一直如此认为。

只是等收下这个弟子,他才深刻体会到当年孔子的感受。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原来吕布已来了西安阳县半月有余,之前他曾救过蔡邕一次,这次又驰援县中,可算是两次有恩于蔡邕。

蔡邕是名儒,如此大恩,自然要有所报答。

只是他乃清介文士,身无余财,足以傲人的,唯有满肚子的学问。

好在他见吕布虽是武夫出身,可颇好文学,于是打算收吕布为徒。

汉时学风开放,只要能得名儒看中,自可再次拜师,却也不会计较之前是否已然拜师。

如幽州公孙瓒,此人便曾先后拜卢植与刘宽为师。

又如那位闻名天下的刘备与公孙瓒之师,后世范阳卢氏的始祖卢植,也曾先后求师于马融与陈球。

蔡邕这个提议自然是正中吕布下怀,即便蔡邕不提,他也是要想办法令其收他为徒的。

当年北海远隔数州,他还要孤身前往,如今名闻天下的大儒近在眼前,他又如何能放过。

只是等真的与蔡邕学起经来,他才发现经学是真的难学。

之前求学于郑玄,由于是大班授课,加上多为弟子代讲的缘故,他其实并未见过郑玄几次。

平日里也多是和那些同学们吃喝饮酒,又或者飞马射猎,学业这方面,他则是能混则混。

如今蔡邕亲自辅导,一对一教学,吕布立刻就有些吃不消了。

今日讲的东西,明日就会忘。提起经学奥义,却是一问三不知。

最初之时,蔡邕信心满满,打定主意,要教出一个文武双全的卢植来。

到了如今,每次上课后,蔡邕往往要捻须叹息。

他始终想不明白,他对吕布的教学不可谓不用心,便是连自家女儿,他教起来的时候都不曾如此用心。吕布看起来也极为用功,可偏偏却是难有长进。

相较于蔡邕,吕布自是更加郁闷。他已经很用心了,只差半夜回去后头悬梁锥刺股。可在经学上却是始终难有进益,甚至连蔡邕的女儿,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都比不过!

此时名为蔡琰的小姑娘坐在吕布不远处,见吕布望来,还给他做了个鬼脸。

吕布苦笑一声,却只能在心中叹息。

随便看看就能上清北。

不论何时,总是有这种人啊。

努力,在天才面前,真的一文不值。

坐在上首的蔡邕咳嗽一声,先是撇了自家姑娘一眼,要她莫要胡闹,随后又打量了吕布一眼,见他颇有些沮丧,笑道:“奉先却也不必沮丧。人之才具各有所长,人之智也自有缓急。只要你潜心向学,日后总是能有所成的。想我当年……”

说到此处,蔡邕忽然一顿,听他的意思,自是想以自己为例,鼓励吕布向学。

只是他自少年时起即为天才啊。

于是蔡琰偷偷憋笑,吕布却是越发苦闷起来。

蔡邕无奈,只得另谈别事,他自桌上取出一份书信,脸上神情颇为畅快,“奉先啊,日后我若是不在此地,你也要多多读书,不可懈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