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内阁的本质(2 / 2)

……

官员三三两两的退了,但那几个主要人物并未离开。

刘健来到了李东阳跟前,狠狠的剜了李东阳一眼,冷声道:

“我倒是看走眼了,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

李东阳也未退缩,直视刘健,回怼:“彼此彼此,我也没有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

两人不欢而散,随后相继离开。

刘健走出宫门,回头望了一眼这巍峨而又庄严的皇宫,脸上却是几分坚定:

“这大明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万民之天下,岂能任由胡来!李东阳,咱们走着瞧!”

说罢,他去了内阁。

只是,不知他口里的万民是谁?

是官?是士绅?是读书人?又或者是忙碌在田间地头为这王朝提供生产资料,却还要任由官吏盘剥的平头百姓?

他的心里也是有自己的坚持与道义,只不过这道义究竟是什么。

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李东阳停在了内阁外面,不知如何进去。

那里面的人尽是刘健的亲信,他孤身一身,难免被漩涡吞没。

可转念一想,自己所做之事是为了朝廷,是为了天下百姓。

即是如此,又有何可怕?

忽的心胸开阔。

\t“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t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明月,还是会照着我的!”

李东阳高唱着荆川先生的这首《泊船瓜洲》,大踏步的往里走去。

“先生,请留步!”

身后忽的传来一道声音,李东阳寻声望去,却见刘瑾立于身后。

刘瑾笑了笑,道:“皇爷召见!”

李东阳颔首点头,随着刘瑾去了内阁。

朱厚照对李东阳还是颇为尊重的,李东阳进来之后,便让人赐座。

李东阳恭敬拜礼之后,坐了下来,乾清宫奏对。

朱厚照坐的也笔直,轻声问道:“今日听先生所言,似是要改内阁规制,今日早朝混杂,不知先生具体看法如何?!”

李东阳稍作思考,便有了答案:“陛下容禀,起初内阁仅是皇帝的秘书咨议,到了英宗之后,渐成定势,内阁成员不定,但大多在三至五人之间。

臣以为,这国之大事,不能由三五人论定,应多些人来,以防止出错!”

李东阳这话不错,对于朱厚照而言,内阁人数少,容易造成专权,不过人数太多也不行,搞的就像是乱糟糟的议会,想要办个事就得扯上半天。

不过,人数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这牵扯不到内阁的本质。

朱厚照希望李东阳能触及到内阁的本质。

于是问道:“还有什么吗?!”

李东阳沉吟片刻,又说了些其他的东西,不过朱厚照大多不满。

终究还是没有跳出内阁原有本质的范畴。

稍作思考,朱厚照点出了一二:“英宗之后,内阁渐成定制‘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先生觉得,此事是否妥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