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保证陛下权力的两点45(2 / 2)

朱厚照心中喜不自胜,李东阳果然按照他所预想的来了。

这可是个好事。

不过这份欣喜并没有表现出来,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看向杨廷和:“杨先生,你觉得如何?!”

“陛下,臣支持李阁老的办法,陛下乃是大明朝的皇帝,是大明之主,理应由陛下掌握大权,刘健与焦芳不过是窃居大位的小人,凭什么拥有生杀大权?

臣说一句犯忌讳的话,如果不能确保陛下的大权,那这江山是陛下的江山,还是他刘健的江山?他本身就已经是内阁首辅,属于文官之首,倘若废除了传奉官,再与吏部相互媾和,那把陛下放在哪里?”

杨廷和的显然要比李东阳更为“阴险”一些,从头到尾并没有阐述废除传奉官对朝廷的影响,通篇下来都是对皇帝的影响。

话里话外间,将刘健形容成一個擅权专政的奸臣。

“这话不错,不过,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要提前把规矩立下来。”朱厚照点头道,然后又看向李东阳,

“那这第二点呢?!”

李东阳道:“臣所说的第二点,是要保证陛下对官员的任免权。

倘若因为某件事需要处理,从而需要某个官员来担任,陛下可以直接下达旨意,这个时候吏部只能有建议权,不能进行驳斥,就像之前内阁的票拟一样。”

最开始的时候,内阁对朝廷上的各项事情仅有票拟权。

所谓票拟,就是某个奏疏送到内阁,内阁不能直接对这个奏疏进行盖棺定论,只能将自己的意见写到纸条上粘在奏疏上,然后将奏疏送到宫中,由皇帝对这些票拟进行处理,若是同意,则由司礼监披红盖印。

不过,时间的流逝,文官权力开始膨胀,票拟也渐渐的变了样子。

李东阳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某件事需要某个官员处理,那么吏部只能给出建议,最终的决定权必须要让皇帝掌握。

皇帝若是同意,那么吏部就可以通过,若是皇帝不同意,吏部就得重新进行建议。

若是皇帝已经有了人选,可以直接把任命发到吏部,吏部只能同意,不得反驳。

朱厚照听着李东阳给出的意见,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两点正是朱厚照之前所提出的构想。

“李先生所言极是,朕深以为然。既然如此的话,那就把这两条当做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在这上面进行增添,至于增添的具体条目,就交给二位了,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事情敲定!”

朱厚照看向李东阳与杨廷和。

李东阳与杨廷和对视一眼,皆长出一口气。

只要这个制度定下去,他们就稳了。

只是,他们有些担心吏部那里会不会同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