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借焦芳之手,推改革之事38(1 / 2)

日出东方。

朱厚照结束了今天的早朝之后,回到了乾清宫。

今天的早朝没有多少事情,比之前要冷清许多。

内阁的争斗似乎已经停息下来,但朱厚照清楚,这不过是表面现象,更大的波澜,还在酝酿之中。

坐在书桌前的朱厚照翻阅着最近的奏疏。

只是,刚刚翻看了没几本,脸色便阴沉下来,眉头紧紧皱起。

这封奏疏是马文升送上来的,看落款时间,大概是五天前。

那个时候,马文升还是吏部尚书,尚未进入内阁,这封奏疏就是马文升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呈送的。

奏疏的内容很简单,总结起来只有一条“请陛下取消传奉官制度”。

所谓传奉官,是皇帝不经吏部推举,朝廷选拔,部堂商议等选官手段,直接由皇帝一手提拔,一手任命的官员。

出现于明宪宗时期,随后开始流行。

这个法子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朝廷各部的强烈反对。

原因很简单,由于皇帝可以不经过朝臣的推举以及同意,就能任命官员,那么皇帝就可以直接选拔任用亲近自己的官员,从而进一步的集中皇权。

而这对于文臣而言,是致命的。

皇帝依靠传奉官行使权利,不依靠文官,那么文官就成了摆设。

也正是由于宪宗皇帝设立传奉官制度,所以宪宗时期的内阁几乎没有什么权力。

人称,“纸糊阁老”。

如今朱厚照刚刚登基,事情尚未铺开,加上朱厚照年龄尚小,所以当时时任吏部尚书的马文升就想着,趁这个机会,彻底的取消传奉官制度。

不过,由于中间出现了不少事情,耽搁了不少时间,这封奏疏现在才出现在朱厚照跟前。

如今的朱厚照已经通过焦芳,渐渐的把手伸向了吏部,要是再潜心经营一段时间,那么就能彻底的把持住吏部,到时候,即便不使用传奉官制度,也能行使权力。

但朱厚照清楚,朝堂上的事情变化无穷,谁也不敢保证臣子会永远的忠心于皇帝。

有些事情,得未雨绸缪。

而这个传奉官制度,刚好可以用来做文章。

若是通过吏部,将传奉官制度化正规化,对于朱厚照而言,未来自然要更舒服一些。

“现在内阁处于争斗之中,加上已经掌控了焦芳,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尝试一番!”

朱厚照看着马文升的奏疏,怔怔的出神。

稍作思考,朱厚照看向一旁的刘瑾:“去把焦芳找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

刘瑾没有耽搁,连忙走了出去。

片刻后,焦芳走进乾清宫,朝着朱厚照躬身一拜:“臣,拜见陛下!”

朱厚照微微颔首,“行了,平身吧!”

即便朱厚照已经让他平身了,可焦芳的身子仍然弯的很低,态度恭敬,“臣谢陛下,臣有事禀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