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伤亡惨重80(1 / 2)

江夏城作为荆襄之地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自夏朝之后,经受了百年的战乱之苦,终于在宋朝建国之后,得到了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只道是今天,城头又开始大王旗变幻,时而是如一片汪洋的黑色旗帜,时而是如日中天的赤炎旗帜。

日出东方,那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的元军开始如蚁潮般地涌进江夏城内,城内的守军早已死的死、降的降,没有半点的反抗之力,甚至连三五成群的巷战游击战都组织不起来。

城头点点火焰还在燃烧,投降的军士把那些半个月前还能叫得出名字、称呼是兄弟的尸体如同草芥一般的从城楼上扔下来,那些失去主人的兵器全部收集在一块,等待着攻下这座城市的元国将士们前来验收。

就像希腊·柏拉图说的那句话——皇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城下斑驳的血迹和一具具失去生命迹象的尸体才是这场两国大战最好的见证品和最可怜的牺牲品。

一副副哀嚎的担架跟着军队被抬进了城中,痛苦的呻吟声和粗重的喘息声时不时响起,没人敢制止,因为他们是元国的将士,他们是不日将被颁发功勋的勇士,他们的军职,他们的功勋,将会在他们的子嗣和他们的亲属的手中延续下去。

走在担架的后面,是那些伤势较轻一些的士兵,他们一个个头顶缠着纱布的,手臂裹着纱布的,走得雄赳赳气昂昂……

像这样骄傲得跟只孔雀一样的伤兵,从江夏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不断地进入江夏城中,直到所有的伤兵都进城了,城外负责维秩序的军队才跟着进入城中。

原野之上,旌旗如云,遮天蔽日。

一个个整装待发的预备方阵列队,气盖河山。方阵之后,便是那一座座攻城器械,恐怖如斯。

一位身高七尺的魁梧老者骑着宝马矗立在一块块气血旺盛的方阵前方,老者卧蚕眉、丹凤眼,美髯垂到胸前,脸色有些赧红,看上去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关二爷,他就是现任远东军的大元帅曹彬。

三声号炮响过,曹彬缓缓而动,巡阅三军,高声喝道:“将士们,这些天辛苦了!江夏城现在已经被我们拿下了,但还不是庆功的时候。一个时辰后,众将士随本帅继续东进,庆功酒,某在金陵城为尔等摆上。”

“元军威武!”

“元军威武!”

雄壮的呼喊声冲破云霄,洞彻天地!

曹彬一声令下,各营皆开始收拾营帐,准备开辟下一个战场夏口,一旦打开夏口,那整个宋国的长江中游的天堑险要将不复存在。

陈芝福独自坐在不远处的一方巨石上,随着太阳的升起,石头也开始升温,微风吹过他如玉的面冠,那眯成线的双眼看不出是在思考下一场战争,倒是有点像在享受这冰火两重天的“服务”。

许久之后,陈芝福才睁开眼,对着矗立在方石前的方天翼淡淡说道:“明天日落之前,公子和粮草必须得到江夏城,若有延迟,让伍小旭提头来见。”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铁打的定律,就是皇帝老儿亲临战场,没粮食,鬼跟他去打仗。

哪怕让皇帝站在将台上高呼一声“将士们,你们是职业军人啊”也一样不管用,职业军人也要养家糊口,也要吃饭。

如今连运司部跟商户购买的军粮都到了,而伍小旭所负责运输的地方筹粮竟然拖到元军打下江夏城还迟迟未到,这和曹彬预定的运粮时间整整差了一天,若不是江夏城已经被拿下了,曹彬一时开心到差点得意忘形,没空去军事处查一查所需粮草是否全到位,不然伍小旭这支运粮军队得以延误战机给拿下了。

已经提前回来的伍小旭被陈芝福从本部中拨了三百石粮草先交付给军需处,同时谎称粮草以恐宋国细作破坏而分批次运送为由,暂且堵上军需官的嘴,只是谎言终归有捅破的时候,若是杨元庆明天日落之前还没到的话,那真就得拿伍小旭的人头来交差了。

当然,也真是担心被宋国细作在半路上劫道破坏,只是伍小旭未经请示而擅自做主更改了粮道,这若是被那些常年累月在诟病杨延年的官员知道,免不了又是一番趁你病要你命的攻讦,而且可不是一般的口诛笔伐,绝对闹得沸沸扬扬,然后将杨延年当年在远东军深埋的一些根基再拔掉一部分。

陈芝福作为杨延年遗留在远东军为数不多的根基之一,那肯定是首当其冲的一个,谁让他是龙骧军的负责人。

………

“兄弟们,没多少路了,大家再坚持一下。千山万岭我们都过来了,不能倒在这最后的一段路上,坚持下,江夏城马上就到了。”

残阳如血,离曹彬规定的运粮时间已经超过一天了,狄更和杨元庆的嗓子都喊哑了,哑着嗓子来回重复的鼓舞着众人。

一个已经筋疲力尽的民兵倚在后方的牛车上,有气无力的抱怨道:“都已经耽误了一天了,即使现在赶到江夏城,我们也是要被治罪的。”

“唉,放着好端端的官道不走,非要走这条人迹稀少的山道,不仅耽误了军情,还将大伙给害了……”又一个民兵走来靠在牛车旁,跟着唉声叹气道。

‘啪’的一声,那条没和肖月儿一同回京的九节鞭甩在了牛车上,一个龙骧军士对着懒散的民兵喝道:“别他娘的抱怨,军队改道是因为有细作提前在前方等着我们送上门去,再吵,老子一刀剁了你。”

运粮队叽叽喳喳的抱怨从昨天就开始了,为了安抚这些民兵和普通的将士们,杨元庆迫不得已,跟运粮队的所有军士民夫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表明了态度,如果因自己的决策而导致众人被治罪杀头或被流放,自己愿意以他们共同承担。

起初大家一听杨元庆的身份还信心满满,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还是有人开始慌张起来,觉得杨元庆说得好听,但真要出了事,杨国公一定能将他救下,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这种无背无景的小人物。

杨元庆向前望去,只见平原上有个村落,村子十分的破败,老远便能看到残垣断壁和茅屋土墙,村前一条小河流过,四下一望无际的荒芜,人迹罕见。 杨元庆刚要扭头接着鼓舞众人,猛的又转头望向荒原前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