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巧遇74(1 / 2)

杨元庆和狄更回到军中时,伍小旭与石保正已经在帐中,也是刚从城外回来,看来已经探明那群人的身份了。

“回来啦!”两人掀开帐布进来,伍小旭迫不及待的问道:“你们在镇上发现了什么?”

狄更答道:“回镇上的细作一共有九人,全部住在小镇的打西街一处民房内。”

看伍小旭的神情,杨元庆基本可以确定自己的判断没错,狄更话音刚落,他便接上,问道:“伍哥,你那边呢?”

“我们刚对了下数量,这些细作总共有三十二人,你们在镇上发现的人数没有错,有九人折返回了镇上,剩余二十几个全部向东而去。我已经让方天翼带人跟过去了。”伍小旭说道。

伍小旭口中的方天翼是二队长,和杨元庆的关系不错,长得眉目英朗,细腰乍背,臂长腿粗,举手抬足之间透着一股矫健,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年纪三十出头。

杨元庆一听是方天翼在追踪那群细作,便放心了很多。

那几年,王开泰教他刀法,宁浩教他三纲五常,方天翼教他跟踪术,有方天翼亲自出门,杨元庆不担心会被跟丢,毕竟自己的追踪术,便是跟方天翼学的。

“元庆,我们要上报还是自行处理?”伍小旭问道。

石保正在边上看得好生奇怪,明明自己和杨元庆是给伍小旭当亲兵了,但这主事之人,怎么反而像是杨元庆。

他和杨元庆接触的时间不长,还不知道杨元庆在这三百龙军中的也是有一定的声望,虽然比他师傅宁浩逊色一些,但也是让人不容忽视的存在。

尤其是馊主意,经常坑死人不偿命,颇有‘小毒士’的称呼。

杨元庆略作思索,然后缓缓说道:“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细作,如果没有人里应外合的话,根本不可能混进来这么多人。目前我们总共发现的细作有三十二人,这些人还只是在丁州一带,其他地方有没有,还是个未知数。伍哥,你先将我们发现的细作上报出去,也将我们的猜测跟上面说一下。至于这三十几人,伍哥务必让上面交给我们来处理,不要着急着去收网,现在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还无从得知,不如先静观其变,再以静制动。”

几人对话时,石保正一直在边上听,趁着伍小旭踱步思考杨元庆的建议之际,石保正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插嘴道:“伍将军,我认为元庆说得是,这些人是混进来刺探军情呢?还是想要在后方搞破坏,破坏我们的粮道,想要牵制曹将军的进军速度呢?现在都还都不清楚,不如暂且先看一看。”石保正一直在京城待着,很少出来走动,除了思想不成熟外,一时间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没适应,还不晓得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想到啥便说啥。

伍小旭蹙眉道:“守株待兔,这样太被动。”

杨元庆一眼便看穿伍小旭的心思,笑道:“当然不能完全以静制动。既然我们知道这些人是宋国细作,那他们定然有书信往来的举动。”

伍小旭一听,大悦道:“有道理!元庆,这事就这样办了,交给你和保正了。”

“遵命!”杨元庆得令后,便拉着石保正往镇上走。

石保正跟个丈二的和尚似的,不知道伍小旭跟杨元庆究竟是什么意思,随杨元庆出了军营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元庆,你和伍将军什么意思啊?我们回镇上干嘛啊?”

杨元庆神神秘秘的笑道:“带你去抓鸟。”

“什么意思啊?”石保正直勾勾的看着杨元庆,见他一直笑而不答,起初还跟着笑,一会儿,笑容慢慢变得尴尬,呢喃道:“不说拉倒。”

自夏朝开始,华夏便有飞鸽传书,一般饲养过鸽子的人都知道,一只鸽子如果持续飞三个时辰的话,基本已经临近身体的极限,鸽子一旦落地后,第一时间便会找水喝,而在这个时候,就会被有心人设的陷阱捕获。

此地离宋国边境还有几百里路程,人力传达书信,至少要三天以上的功夫,若是书信往来,那也得三个时辰以上。

国内这些宋人细作,用现代的话讲,叫做间谍,这些人从宋地出来后,一般都不会轻易回去,若想将元国的军情送回国内,只能都会用飞鸽传书。

杨元庆在丁州时跟狄更学过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斥候,对鸽子的生活习性也了解过,返回镇上后,第一时间找上了刚在城门口守着的两个军士。

伍小旭的三百个兄弟杨元庆不一定每个人都很熟,但这些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对于这个杨小公爷,大家还是喜欢得很。

杨元庆直接让他俩把小镇另外一头的兄弟和在镇上闲逛的四个兄弟叫回来,交代他们去打西街附近租了几个闲置的院子,并在院子的屋顶上摆好几个捕兽笼,笼内放着粮食和水,准备抓鸽子。

………

杨元庆和石保正在镇上闲逛会儿,眼看到了饭点,便在街上随便进了家小酒肆,切了点卤盘,点了几道小菜和一桶米饭。

石保正自结识杨元庆以来,每次和杨元庆吃饭,都喝不上酒,在京城时还好点,偶尔独自一人,还能出去吃点腥喝点酒,自从跟了杨元庆出来,这酒虫子天天被他给压着,憋得实在难受,入座后时不时向着柜台上的酒望去。

杨元庆见状,索性给他点了一勺酒,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没事,即使有事,喝上一勺也不碍事。

店小二一转身便打了一勺酒过来。 这会儿饭菜还没上来,石保正迫不及待的端起酒喝,一勺酒还没两口就下肚,一滴都没浪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