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秦浩和玉漱回图安!110(1 / 2)

“相公此行前往图安国,务必照料好玉漱妹妹,千万不可让她受凉!“

“天色渐凉,玉漱公主体质虚弱,一旦染上风寒,那可就麻烦了。“

见吕氏姐妹动情,秦浩连忙宽慰她们。

“我们在外一切安好,有家丁和马车相伴,你们放心吧。”

“照顾好自己,别太过劳累!“

吕氏姐妹点头应允。

“相公放心,我们会记住的!“

秦浩此刻正在府中整理前往图安国所需的行装。...

荀子适时前来拜访。

秦浩只好搁置手中事务,迎接这位贤者。

荀子见到秦浩,立刻拱手施礼。

“我这次前来,有一事请教先生!“

秦浩望着荀子,微笑道:

“先生但问无妨,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荀子注视着秦浩,严肃发问:

“秦浩先生,我大秦虽武力强盛。'

“但军队庞大,长久下去,国家如何承受如此庞大的开支,这一点我不甚明了。“

“如今百姓生活尚且艰难,若长期负担巨额军费,他们的生活又该如何安定呢?“

“我荀子虽仅为一介书生,但也忧心天下疾苦。“

听罢荀子的疑惑,秦浩淡然回应:

“大秦虽兵多将广,却并无巨大开支之忧。“

荀子闻言,顿时困惑。

“兵力众多却不必担忧开支,这是何解?“

“难道这些费用不是由百姓承担吗?“

“国家还能凭空变出钱来不成?“

见荀子困惑,秦浩从容解释:

“兵多正可推行屯垦制度。“

“屯垦,即让戍边的军队在当地耕种粮食,拓荒开地!“

“战时出征,平时则如同平民般耕作,如此自给自足。“

“所谓战时为兵,闲时为民,既养兵卫国,又可保民生!“

荀子闻言,双眼圆睁,惊讶不已。

“竟有如此策略,真是闻所未闻!“

“自春秋战国以来,军费皆由国家负担,从未听说军队能自给自足!“

“秦浩先生提出此法,真是让我眼界大开!“

秦浩淡笑回应:

“既然大秦兵员过剩,其实还可令他们驻守之地植树造林,开垦荒地!“

“那些戍边之地多荒芜,丘陵沙漠,植树亦可增加良田,防止风沙侵袭!“

“如此一来,既能遏制风沙蔓延,又能守护肥沃的田野,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妙策!“

荀子闻言,眼中闪烁着惊讶之色。

“秦国地处北疆,丘陵沙海众多,常年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

“如今,这些屯垦的士兵不仅能够治理沙漠,还能保护良田,阻止水土流失!“

“真是两全其美的策略,一石二鸟之计啊!“

“秦浩先生的见识果然独特,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秦浩见荀子赞叹不已,微笑着摆手。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随手即可解决,谈何独特见解?“

看到秦浩的谦逊,荀子对他的敬仰更甚一层。

秦浩继续说道:

“近年来,北方黄河泛滥,水患频发,这些屯垦士兵也可用于救灾,“

“防止洪水扩散,确保百姓的生活!“

“怎能说兵多反而会祸国呢?“

“这些士兵越多,益处越大才是真理啊!“

荀子闻言,眼前一亮,赞叹道: “果然如此,秦浩先生真是让在下大开眼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