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后又成宠妃_分节阅读_第57节(1 / 2)

  郑湘扭过头,拉了拉姜榕的衣袖,笑着轻声道:“夸你呢。”

  姜榕努力保持皇帝应有的矜持,微微颔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别人当面夸赞他圣明,他听腻了,习以为常,但这是别人不知他的身份,而且还是当着湘湘的面夸他啊,不由得心花怒放。

  但姜榕不知道的是,这女子竟然沾染了朝臣的“恶心”,要劝谏人必定先夸人。

  “但是……”

  转折来了。

  雪青衣裳顿了一下,仿佛在积攒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道:“奴家愚见,为政之本,贵在无为。陛下南营紫桂,北修木兰,木石之费耗资百万,更遑论力役之劳。”

  郑湘一边听,一边小声问:“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要重建了?”

  紫桂宫和木兰离宫都是前朝营造的行宫,才建好没十几l年,不至于推倒重建吧。

  姜榕也一脸莫名其妙,回道:“我只让人修缮紫桂宫和木兰离宫而已,没有重建啊。”

  一路从边镇过来的那群兄弟,各个起了华美高大的新宅邸,只他住了旧殿。

  原皇宫中最好的宫殿仙露宫及附近的建筑付之一炬,宣政殿冬凉夏热,蓬莱殿狭小,姜榕想另修一座宫殿,但无奈朝臣不允,他作罢后提了修缮紫桂宫和木兰行宫的建议。

  大臣同意了。无他,这宫殿年年要修缮维护,若不修缮,只怕过不了几l年就要荒芜腐朽,到时皇帝再要新建行宫,那花费要比修缮的费用多得多。

  雪青衣裳继续道:“奴家听闻卑宫陋食,圣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为丽。窃以为陛下弃靡丽浮巧之物,厉行节俭,善始慎终。”

  雪青衣裳说完,就有一年青男子起身抚掌赞道:“崔七娘识见高远,不输男人,果然是女诸生啊。”

  又一人道:“是啊,崔七娘之才华高妙,德行高洁,有当年冲虚仙师风范啊。”

  冲虚仙师徐纨素素有才名和德名,为闺中翘楚。

  雪青衣裳撩起帽裙,朝两人盈盈一礼,口称不敢与徐仙师相比。

  众人盯着她的容貌忍不住吸气,雪肤花貌,令人见之忘俗,恍若神妃仙子。

  崔七娘又朝姜榕的方向拜了一下,清脆的声音如同银铃般:“奴家观这位郎君,容貌不俗,想来是官家人,不知道奴家说的这些可有道理?还请郎君不吝赐教。”

  姜榕笑道:“小娘子言之有理。”

  在姜榕看来,这小娘子才十五六岁,虽然说的是前人的牙慧,但难为她能注意到这些。

  对于小辈们,他一向很宽容,也没在意她的夸大其词,见她询问自己的意见,就随口夸赞了一句。

  无论男女,谁能一生下来就会做事?无非先存了这份心,然后慢慢学罢了。对于这份心,姜榕一向持夸赞态度。

  所以,他对年轻官员上书进谏,多是面上“帝赞赏”,心里“帝不听”。年轻人要鼓励,才能上进嘛。

  但是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要学年轻人,上些不痛不痒地劝谏奏章邀名声,那就不要怪姜榕记小本本了。

  听到姜榕的赞美后,崔七娘脸上露出一抹红晕,害羞起来,然后慌不择路地把帽裙放下,遮住了那张如花似玉的脸。

  郑湘的眉头拧起,脑海中浮现几l个大字:马德,舞到老娘头上了!

  郑湘敢拿这女的项上人头打赌,这什么崔七娘一定知道姜榕的身份,而且一定是冲着姜榕的后宫来的。

  姜榕觉察到周围的骚动,念及安全,低声对郑湘道:“咱们走吧,这里没什么好瞧的。”

  怎么可能走?人走了,谁来唱戏?

  “我反而觉得好,咱们再看看。”郑湘坐着不动。姜榕只好跟着坐下,百无聊赖地看年轻人表演。

  “陛下诚然是英主,但在下认为陛下有三习一弊。”一个清瘦高挑的青年提着一壶酒,摇摇晃晃站起来道。

  “何为三习?圣主德清仁政,四海臣民颂服,久而久之,耳习于讴歌,一开始不喜拂逆者,继而挥退木讷者,最后只能听进去阿谀奉承的话,忠直之言一句也听不得。此乃一习。”

  “至尊圣明神武,则下臣愚钝敬畏,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这对于臣下而言不过是遵从君臣礼法而已,但陛下眼睛习惯于此,一开始不喜倨傲者,继而排斥遵守礼法者,最后只看到柔奸之人,耿介刚正之人一个也不见。此乃又一习。”

  “尊上礼贤下士,则天下英才入彀中矣,见贤才只做平常士人,唯自己方为人杰;牧民理国,天下晏然,户不拾遗,则以为自己雄才伟略,天下之事皆可轻易而成。

  久而久之,则问人己之短,人皆阿谀顺从;自省,唯见雄才大略,不见所过。心习惯与此,便是从者进,违者退。此乃又一习。”

  “总此三习,合成一弊,何也?喜小人而厌君子。远小人,亲君子,难道只有明君所知?末世之君也知亲君子,但是为什么他们还任用小人?

  无他,此小人就是他们眼中的君子,他们也是在任用‘君子’罢了。”

  “君子有德,小人无德。君子精研于事,小人巧于迎合人君,人君困于耳目心之所习而不觉,久而久之小人进,君子退,遗祸无穷。”①

  青年停下来喝了一大口酒,众人皆屏息凝神。

  他转了一圈,目光落在姜榕身上,颔首一笑,接着道:“那么要如何杜绝这三习一弊呢?”

  “杜绝三习一弊,不在乎外,而在乎心。唯有陛下常存不敢自是之心,才能进君子退小人。明君在上,贤臣列于朝堂,则天下大治。”②

  青年说完,笑盈盈看着姜榕,拱手道:“在下观这位郎君,容貌不俗,想来是官家人,不知道在下说的这些可有道理?还请郎君不吝赐教。”

  这青年也促狭,只改了刚才崔七娘的自称,然后原封不动对姜榕道。

  郑湘掩口而笑,她虽不会看人,但也知道这青年说得深入,比刚才崔七娘的隔靴搔痒更令姜榕喜欢。

  姜榕果然大悦,若非顾忌身份,他定要大声称赞,非要给这青年个官试试成色。

  “郎君所言精辟,振聋发聩。”姜榕点头赞道:“郎君既有大才,而不投效朝廷?”

  青年拱手笑道:“在下正要参加几l日后的考试。”

  姜榕笑道:“预祝郎君旗开得胜。”青年笑着道谢。自始至终,两人都未互道姓名,但他们相信两人终会再见面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