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有无之论(1 / 2)

太上老君没管我乱想的这些了,他径直又在空中显化出《道德经》第十一章来: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然后,微笑着说道:“这章简单,就说的有、无的用处。”

的确,这一章我也算一看就懂的。他的大意不过就是:

“做车轮,三十根辐条支撑着一个毂轮,就是因为它们所围起来这个空间的移动,才使得车辆得以行进。用泥坯土做陶器,其中空部分,才正是陶器用来盛装东西的地方。挖窑洞做房子,也正是挖出来的那部分中空的空间才能供我们居住。

所以,事物实体“有”的那部分,无非不过就是我们利用它们来形成器物而已。而真正有用的,是“无”的那部分!”

不过我还是有点儿纳闷,太上老君在这章干嘛想起要说这些道理来了呢?

太上老君笑道:“我在《道德经》第一章就说过了,对“道”而言,就有“有”“无”之辩。“有可观其徼”“无可观其妙”!此处不过将此理落到实处来说下而已。”

“当然,接下来,就更说到实处了!”

说完,他又在空中显化出《道德经》第十二章的内容来: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然后他接着说道:

“五色、五音、五味、畋猎、难得之货等,常为世人所追逐。殊不知这些人们盯在眼中想占有的东西,于人本身并无益处。真正有益的,是大家并没去看重的东西啊!”

“所以,圣人们往往都是为着怎样去填饱大家的肚子努力,而并不去追求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晓得,五色是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这些颜色在理论上可以调出其他所有颜色。象征着缤纷绚丽的色彩。

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个基本音阶。这些音阶在音乐上代表着纷繁悦耳的音乐。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这些味道象征着丰盛的美味佳肴。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歌舞音乐及美味佳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被上层社会广泛注重。

可以说,华夏号称礼仪之邦,与其发达的歌舞音乐及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远古之时,华夏民族的首领可是靠这些来教化蛮夷,使其宾服的呢!

当然,老子此处仅是用来形容和描述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饮食文化而已。

但他的理解却与众不同。

他认为:漂亮的东西(暗指舞蹈)看多了,反而会惑乱人的眼睛;好听的音乐听多了,反而使人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整天追求美味食品,反而让人味觉寡淡;驰骋畋猎会让人心性发狂;喜欢珍稀难得之货呢,会让人的德行受到妨害。

所以,他是在此批判当时那些君主及贵族的奢靡生活,说他们不干正事而已!

太上老君见我如此想,也是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所以,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你该懂了噻?”

我连忙回答道:“的确,一个社会,发展生产,解决好民生问题,是首要任务!”

“只有把这方面解决好了,其它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而然地上一个台阶!才足以彰显自身繁荣发达的文化!”

“而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绝对不是少数人的歌舞升平就能代表得了的!还必须落在实处,让大家都生活好了才行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