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祭天 祭地 祭人(一)31(1 / 2)

“原来是专业人士啊,那我就详细说说,你们当故事听也好,说不定有什么线索!”尚安一直苦于很多秘密不能对任何人说,这下可算找到可以倾诉的树洞了。

“那太好了,我们也系统的学习一下!”两人中年轻的那位还拿出录音笔出来记录。

“我们说上古三朝——夏、商、周。夏朝就不说了,到现在也没找到其确实存在的证据,《史记》和《竹书纪年》记录的也只是传说而已。商朝开始出现甲骨文……”

所谓国之大事,唯戎与祀。就是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打仗关乎国家存亡,祭祀关乎国家兴盛。

虽然失传了,但是根据历朝历代考据,学术界公认的四本最重要的甲骨文典籍就是《三坟》、《五典》、《八索》和《九丘》,其中《三坟》、《五典》据说记录的是三皇五帝的历史事迹,《八索》是上古时代的占卜之书,记载了商朝以前数千年的占卜、祭祀、观星和巫术等知识。《九丘》是最古老的华夏地理书籍,被认为是《山海经》的母本,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幅地图。

传说上古之时人神共居,自从五帝之中的玄帝——颛顼第一次绝天地通,颛顼找来自己的两个孙子,重和黎。命令重托举着上天,命令黎压拄着大地,让天地相互之间不断分离,直到无限远的距离,同时留下昆仑作为天地之间的连接。从此之后,神居住于上天,凡民生活在大地之上,再不交集。这里的昆仑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昆仑山,而是昆仑之丘,是帝之所居,是黄帝原来的住所。

人神分离后,凡人要与神沟通就需要祭祀,从而获得神的回馈。到了商朝,殷人尚鬼。殷人,就是商朝人。他们觉得万事万物都由神灵掌控的,先人去世了也会变成神灵保护家族。商朝末年,商周封神大战以后彻底绝天地通,神话人物消失不再在世间出现,所以到了周朝开始祭祀君主,祭天地以获得鬼神庇佑,祭君主祈求国泰民安。这就是所谓的祭天、祭地、祭人。

“但凡祭祀就需要祭日、祭坛、祭器、祭品、祭礼,这么说吧,祭日就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祭器就是手机,祭坛就是信号站、祭礼就是你的要求和对方的手机号码,祭品就是你要和对方交换的东西。”尚安讲得口干舌燥,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快乐水咕噜了两大口。“祭坛是最好找的,商周及其后续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贵族更是多如牛毛,基本上在华国中原地区这种废弃的祭坛每个县都有,铺上五色土勉强可以用了,但如果要规格高保存完好的,就得京城的天坛、地坛。祭器是有针对性的,一般是被祭祀一方的信物,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的是某时某人某事之类的。祭礼是最复杂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准确无误,才能沟通鬼神。祭品通常我们说三牲六畜,其实商朝更多的是人牲,那时候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也是牲口,那天姬教授给我看的拓片就是关于如何使用人牲的。”

“怪不得尚先生能成为首席研究员,听了您的讲述,真是大开眼界啊!”年长的那位男子先是捧了尚安一句,接着问道:“那祭祀的目的是什么了?”

“祭祀的目的在于实现,用祭礼沟通鬼神,用祭品换得鬼神对自己愿望的实现!祭祀分为正祀和淫祀,正祀讲究堂堂正正,如天子杀猛兽祭天以安万民,淫祀就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因为巫蛊淫祀而出的事故历朝历代层出不穷。”尚安心中一动,“姬教授曾经给我说过他是周朝息国的后裔,我为此查过相关文献,据说文字博物馆有一批中原地区出土的商代息国的祭器,和周朝息国应是一脉相承。”

听到这里,两个中年男子相互对视了一眼,“尚先生,不瞒您,一个月前姬教授以研究的名义将‘息父乙鼎、息父丁鼎、息父辛鼎’都调到华国文字博物馆,没几天这三个鼎就跟他一起失踪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