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北魏南梁(1 / 2)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改国号元启。

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司马懿为尚书。

公元227年,曹丕崩,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

曹睿继位,封司马懿为大都督。贾诩上书,推荐曹洪为副都督,魏帝准。

公元232年,诸葛亮北伐失败,被李严率众弹劾,在成都病逝。后世备受敬仰的文曲星就这样抑郁而终,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公元236年,司马懿联合羌人东西合击,巧取汉中,率三十万大军从陇右入蜀,同时令司马师率两万轻兵从巴东进川。三路大军合围成都,蜀汉投降。后主刘禅在被送往洛阳的途中“服毒自杀”。从刘备公元221年称帝,至刘禅“自杀”,蜀汉政权存世仅仅15年。

自此,司马懿在朝中风光无两,被拜为大将军。贾诩上表,推荐曹洪为骠骑将军,曹睿准。

公元240年,东吴皇帝孙权驾崩,太子孙亮继位。

司马懿上表攻打东吴,以实现南北一统。曹睿问贾诩如何,贾诩上书:武帝曾兴百万雄狮,屯兵赤壁,大败。自黄巾之乱起,中国已动乱六十载,民不聊生。此时,实不该大动干戈,统一大计须缓图之。

时年,贾诩九十四岁,鹤发童颜,好似神仙下界,朝中弟子众多,威望极高。而此时曹睿,年仅三十六岁,正值壮年。见贾诩反对,心中多有不甘。又问骠骑将军曹洪,曹洪也上表说,国家要修养安息,不宜动兵。曹睿只好作罢。

翌年春末,曹洪病逝。

曹睿召司马懿,欲让其屯兵合肥,随时准备南下东吴。司马懿知道贾诩必然会反对,并推辞说自己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恐不能在外长期驻兵,可以让年轻人去之类的话,吧啦吧啦一堆……

曹睿见司马懿话中有话,便退去左右,问:“大将军觉得谁可前往?”

司马懿见左右无人,才慢慢说道:“合肥屯兵,重在震慑东吴,能做到呼之即战,战则能攻,攻必克。现西蜀已亡,辽东公孙已灭,西南与北方均已无忧,且吴主新亡,国内动乱,眼下确为伐吴良机。但是,东吴有长江天险,且我军多不悉水战,当年武帝兴百万雄狮却遭赤壁大败。臣以为,应举全国之兵方可。另外,派一名良将掌管荆州水师,随时准备顺江而下,与合肥之兵相互策应,两军夹击。届时,东吴必亡。”

曹睿大悦,复问:“甚合朕意。大将军,谁可统兵?”

“臣有二子,长子司马师随老臣征战多年,统兵谋略不在老臣之下;次子司马昭两年前攻打辽东公孙渊时,在山东招募水兵三万,造船百余艘,出海登陆高丽半岛,从背后出奇兵击杀公孙渊,辽兵以为魏军从天而降。”

“甚好,大将军有此二子,朕之大幸也。”

“只是……”

“大将军,当说无妨,朕意已决。”

“太尉他老人家……”司马懿欲说还休。

这也正是曹睿所顾虑的,贾诩虽然年事已高,这些年来很少上朝,朝中事务已很少过问,但唯独在伐吴一事上意见鲜明。见一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都对此无计可施,曹睿不禁长叹一声:“奈何?”

“臣有一计,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司马懿诡魅的眼神,似乎胸有成竹。

“哦,大将军既有良策,何不早早说来?”曹睿眼中一亮,看向司马懿。

“自新元十年起,贾太尉每年盛夏都会去云梦山中闭关修行,按照往年惯例,下个月就是贾太尉入山的时间。恰逢今年曹洪老将军过世,届时只要老臣在朝会上上表攻吴,陛下可事先告知邓艾、文钦、郭淮、毌丘俭几位将军,让这几人在朝堂响应老臣即可。等贾太尉从云梦山回到洛阳时,木已成舟,到时候两军对垒,剑拔弩张,贾太尉也无可奈何。”

“妙!”曹睿大喜。

谁知,二人的话,被殿外的一名小公公听得一清二楚。不过半日,这些话便一字不落地传到了太尉府,贾诩心中暗骂:“你个孙子。司马懿的这些小伎俩,要是你爷爷还活着,立马就给他活埋咯。让两个儿子在外掌握兵权,自己在朝中左右朝局,这哪里是攻打东吴呀,这个分明是要攻打洛阳呀!娘的,难怪你爷爷死的时候要把你们这帮曹子曹孙托孤给我,害的老子想早点死都死不掉。算了,到时间了,该动手了!”

三天后,久未上朝的贾诩突然和曹洪之子曹震,曹真、禁军统领夏侯尚联合上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意欲谋反,司马父子在自家后院的地下室内,暗藏各种武器一万余件,家中奴仆一千余人,实际上这些奴仆都是军中武士,并且在洛阳城守备军和宫城禁卫军中多处安插眼线,收拢人心。

曹睿大惊:“竟有此事?”

“陛下,司马懿为人阴险诡诈,不仅如此,私下里用重金收买邓艾、文钦、郭淮、毌丘俭等人,让四人推荐其子司马昭为荆州水师督军校尉,统领荆州水师。幸亏邓艾和郭淮二人,对陛下忠贞不二,将司马谋反之事告知老臣,臣等才提前察觉到司马懿的狼子野心。”

曹睿听到这里不禁后脊发凉,原来司马懿上表伐吴,都是在为他自己篡位做准备。如果自己真的如他所愿,让司马师掌兵合肥,司马昭统领荆州水师,他自己在京师又有一千多精锐军士听命,后果不堪设想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