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武帝崩(1 / 2)

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古都洛阳。

这座周天子和后汉帝王住过的千年古都,三十年前被董卓付之一炬。

近年,中原大地年年征战,各路诸侯相互攻伐,动乱不安、民不聊生,黄河两岸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如今的洛阳城已是一片颓垣败壁,处处断墙碎瓦,早无往日繁华。

虽然刚刚过完新年,但洛水两岸的百姓对即将到来的春天似乎没有丝毫的期待与憧憬,破旧的柴门上连一幅对联都懒得去贴。

此时,一代枭雄曹操,正躺在残破的长乐宫内,即将走完其辉煌动荡的一生。知道自己大寿将近,在交代完所有的后事之后,曹操静静地躺在大秋殿内的软榻上,退去所有的儿女和嫔妃,只留下两名侍女在身边。

他正在静静地,等一个人。

丑时刚过,一阵狂风卷着冰冷的冬雨呼上城楼,守卫的士兵从困盹中一惊,赶紧伸手重新扶正头上的盔帽。

官道上,一辆双马骈车朝着城门飞驰而来,随行的还有一支骑兵小队,大约七八个人。急促的马蹄声响彻夜空,骑兵手中随风晃动的火把更是远远地引起了城头士兵警觉。

“什么人?”待到马队终于靠近,十夫长对着城下大声喝问,士兵们个个张弓搭箭,对准护城河对岸。

“都亭侯奉魏王召命,从许都赶来面见魏王,请速速开门。”城下的人大声应答,说完便从怀中掏出一块金色令牌,在火光的照射下,令牌发出闪闪金光。

十夫长不敢怠慢,赶紧从城楼上下来,将城外人马报告给东城守备将军——曹洪。不一刻,随着城门吱呀一声慢慢打开,护城河上的吊桥被缓缓放下。未及木桥落地,征南将军曹洪便从城中疾马飞驰而出。

来到马车前,曹洪一跃而下,对着车中之人躬身施礼:“曹洪在此恭候都亭侯多时。”

此时,从车中缓缓走出一名老者,只见老者身着紫衣官袍,身高八尺,年约七十有余。虽然头发与胡须均已雪白,但依然面色红润,好似天上仙老下凡。

老者伸手托住曹洪的双拳,笑道:“子廉(曹洪,字子廉),辛苦了,多年不见!”

“都亭侯不舍昼夜,一路上马不停顿从许都远道而来,才是真的辛苦。末将只是在此等候,何谈辛苦二字。”

老者笑着轻声道:“子廉,你我旧识,也无需客套。魏王此次急召,不知所为何事?子廉乃魏王贴心之人,还望指点一二。”

“魏王命我在此等候都亭侯,只说等都亭侯一到,不用驿馆更衣,让末将直接带都亭侯去长乐宫,魏王有要事相托,都亭侯请吧。”说完,曹洪示意车夫下马,由他亲自驾车。

在去长乐宫的路上,老者一直暗自思磨:“刚才曹洪说魏王有要事相‘托’,而非要事相‘商’,最近朝中暗传魏王头疾突剧,久卧不起,看来魏王很有可能是大寿将至,此时召见自己恐为托孤一事。”

虽然早有思量,但他深知曹操为人,这种事不到最后绝不会对外泄露。

放眼朝宫内外,贤能众多,为何会召自己来托孤呢?

自荀攸死后,原先的五大谋士只剩下自己和程昱,可即便如此,程昱也比自己更有资格胜任托孤重臣一职。再说还有刘晔、司马懿等青壮派。

自己并非魏王的嫡系出身,当年随张绣一起投靠过来,虽然屡立奇功,但自荀彧死后,为了自保,不招杀身之祸,已经淡出核心圈多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魏王怎么会选自己来托孤呢?

苦思良久,依然无法猜透曹操的用意,老者只好在心中自我告诫,一切都要小心行事。

……

长乐宫,大秋殿内。

昏暗的烛光下,隔着一帐轻纱,老者俯身跪拜:“拜见魏王!”

许久,一阵低沉的声音从帐内传出:“文和,不必多礼,起身吧!”

“谢魏王!”老者起身应答。

“自公达(荀攸,字公达)走后,孤不忍当年老友先我而去,故让文和远居许都,久未召见,文和怨孤否?”

老者心中暗忖,你这个喜乐无常的老东西,不见也罢。

躬身道:“老臣当年蒙魏王不弃,常伴魏王左右,南征北战,荡乌丸,平西凉,除二袁、诛马韩,今日天下三分,虽未一统,但已然平定北方。江北百姓,无不感恩魏王救命于水火,臣有幸献微薄之力,助魏王建不世之功。老臣感恩未及,岂敢怨恨。”

伸手不打笑脸人,不管曹操唤自己来做什么,先夸他一顿总没错。

“呵呵……,知孤者,文和也。”曹操轻声笑道,“孤,不久于人世,今唤文和来有一事相托。”

“魏王身康体健,必然千秋,偶感风寒,只需调养几日便可康健如初,大王多虑了。”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岂有千秋之寿。孤一生屠城数十,杀人无数,虽有不世之功,但杀伐太重,今虽自悔,已晚矣。”

“自古秦皇汉武,列代君王谁不是挥手一指,血流成河。古言,伟业者,不拘小节。”

“孤远不及秦皇汉武,不敢自傲。虽如二君,也难逃岁月轮转。天命自知,文和毋庸讳言。”

“魏王……”老者假装轻声抽泣,他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悲痛一点。

突然,曹操话锋一转:“前几日,孤得一梦,梦见司马杀曹,孤甚不安,文和随孤征战四方,良计颇多,世人皆颂文和为‘鬼谋’,此梦,文和可有良策破之?”

老者心中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曹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眼下朝中谁人不知,那司马懿是曹丕的心腹之人,只要曹丕上位,司马懿必被重用,而且曹丕对司马懿极度倚仗。

看来曹操的确是在安排后事,他是担心司马懿会成为第二个自己。

老者心想:“依照你曹操的风格,趁现在还来得及,直接一刀把那司马懿杀了,不就结了,何必千里迢迢把自己叫到洛阳来商量此事?这其中定有玄机,既然如此,不如先探明深意。”

想到这,老者便小声道:“当今之计,不如趁早屠之,以绝后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