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转载赵老师)(1 / 2)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释义:此“道”可以依循,但不是用脚,要用质疑和悟性;此事可以言说,但最

终是为了破除“言说”。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有形”和“无形”无限循环——此乃一切智慧之进路。

3、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释义:“道”来自于未知。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释义:天地和圣人,都无所谓仁或不仁,仁或不仁是情感判断和价值判断,天地

和圣人不具情感,超越价值。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释义: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的善,是因其创生万物而无意识。

5、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释义:有了结果,就当远离,最好忘却,这是天道。简言之,过去事要留在过去。

6、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释义:“有”是事物之“所是”,“无”是事物之“何以所是”。

7、曲则全,枉则直。释义:缺陷会趋向于完整,弯曲会趋向于平直。这意味着,

世界乃是动态的。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释义:狂风大雨不可持久,至极而衰,这是天道。

9、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释义:天道趋于均衡,人道受此限制。

10、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释义:“道”因其独立所以能稳定,因其循环所以能永恒。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释义:人依循地(环境),受制于地;地依循天(时空),受制于天;天依循道

(规律),受制于道;道依循自然,即其本能——运动。

1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释义:脚踏实地,方得轻松;内心宁静,方可从容。

1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释义:事物发展壮大,若趋于极致则会枯朽,这不符合天道。不合天道的事物会

很快消亡。

1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释义:“道”的运动趋于循环,“道”的效用趋于微妙。

15、大方无隅,大器免成。

释义:大空间没有边界,大工具浑然天成。

1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释义:大声音不闻响动,大样子不见形体。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释义:“道”生运动,运动生有无,有无生“有无过渡态”——事物所呈现的样

子。绝对无、绝对有、有无过渡态——这三者生成万物。

18、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释义:万物都处于阴(无)和阳(有)之间,在运动中保持均衡

1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释义:“道”趋向创生,“德”趋向培育,“物”趋向显现,“势”趋向形成。

2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释义:在环境中收敛尖锐,找到位置,发挥作用,混同痕迹。

22、道者万物之奥。

释义:“道”是万物的渊源。

2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释义:天道就像大网,虽无细节,但无所不包。

2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释义:天道趋于均衡,人道偏爱极端。

2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释义:天下最柔弱的事物是水,水聚合形成的力量,以及叠加时间形成的力量,

可改换坚硬庞大之事物。

2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释义:天道利于事物而不加干预,圣人遵循天道而无意识作为。

26、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释义:圣人顺应天道行事,进而无需言语和规则而形成教化。

27、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释义:圣人的管理遵循以下四点:空杯心态,物质基础,弱化意志,强健体魄。

29、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释义:圣人无所谓先后而世人以其为先,远离世人而世人环绕于其周围。

30、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释义:圣人趋向于满足基本的欲望,遵循自然,减少人为。

31、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释义:圣人远离过度,远离奢侈,远离极端。

3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释义:圣人没有固定的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33、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圣人广大而不分割,正直而不伤人,正当而不放肆,明亮而不刺眼。

34、3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释义:圣人自知而不凸显自身,自爱而不把自己当回事。

3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释义:创生万物而不占有,施加力量而不在乎,统御万物而不主宰。这就叫深邃

的“德”。

36、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释义:大德的形象即是全然的遵循于“道”。

37、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释义:正因为没有意志,所以天下人才不会在意他。

38、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释义:知天下之明亮,守天下之黑暗。这就会成为天下之榜样。

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释义:足不出户,而推知天下情形;不望窗外,而领悟宇宙规律。

4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释义:天下人都知道喜欢什么,同时也就知道了厌恶什么?

4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规矩繁多则阻碍进化,不如保持适度。

4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释义:满屋子金玉没办法保护,富贵会趋于骄横,于是便酿成灾祸。

4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释义:过分追逐缤纷的色彩、嘈杂的音调和丰富的食物,则使人丧失感受力,过

犹不及。

4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释义:赞美和批判都会让内心不平静,把自我看得太重是人的大患。

45、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释义: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太把自己当回事;如果我不在意自己,还会有

什么祸患呢?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释义:运用从“道”的运行中所发现的规律,来处理当下实实在在的事物。

47、致虚极,守静笃。

释义:让内心空虚到极致,让内心宁静到专一。

48、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释义:万物生长,我从中观察回归之道。万物纷纷扰扰,最终各自回到它们的本

源。

49、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释义:第一等的管理者,被管理者并不知其存在;第二等的管理者,被管理者欣

然接受他;第三等的管理者,被管理者畏惧他;第四等的管理者,被管理者轻蔑

他。管理者诚信不足,被管理者不相信他。

5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释义:大道废弃仁义才会显现,智慧离开伪诈才会显现;

51、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释义:家庭不和才会提倡孝慈,国家混乱才会歌颂忠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