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扬州天长31(2 / 2)

光州位于淮南道的最西端,辖下的固始县邻近寿州。

王审潮找到了流寇头目,毛遂自荐。

“我想加入,可要投名状否?”王审潮问。

“就你一个人?叫什么名字?”流寇头目不太想搭理。

“王审潮。”

“原来还是同宗,巧了!”

原来,流寇头目也姓王,叫王绪,是寿州的一个屠夫。

中和元年八月,王绪趁乱聚众五百人攻陷并占据了寿州。

“我以前在县衙当过吏员,将来一定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五个人就好,你再去找四个人来我靠,攻占了光州,少不了你们吃香的喝辣的。”

王审潮于是回去凑齐了五个人,自家兄弟三人,再加同村的王彦复和林延皓两个人。

在固始县又招揽了一伙人之后,王绪随即率众向光州城流窜。

不过一月余,王绪即率众一万余人,攻陷了光州城,自称将军。

王审潮被任命为军正,主管军中的粮草,也协助训练战士。

此时,光州西北方向接壤的蔡州,已经是秦宗权的地盘了。

秦宗权见光州被一伙流寇占据了,便要派兵招讨王绪。

王绪自知敌不过奉国军,只好投降示好,甘愿听命于秦宗权。

秦宗权为了应付乱局,接受了王绪的投靠,以王绪为光州刺史,命他准备粮草,随时待命。

但好景不长,投靠秦宗权是要付出代价的,秦宗权命令王绪交出自己的队伍和粮草。

王绪当然不愿服从这样的苛刻命令,但以自己的兵力根本无法与秦宗权抗衡。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王绪决定带领自己的队伍逃离光州。

那么该往哪儿去呢?当然是远离中原,远离江淮,避开草木皆兵的军事重地。

于是,王绪决定带上自己的队伍,一路南下,开始了大迁徙。

在队伍秘密开拔之前,王绪竟然下了一道军令,要求士兵把家眷们全部留下,只有战斗人员才能往南行军,否则一律杀掉家眷。

然而,此时的中原大地,流寇遍地,争战不断,老弱妇孺要是留下来,除了饿死还是饿死。

三十六岁的王审潮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好在只有王审潮娶了妻生了子,二十四岁的王审邽和二十岁的王审知尚未娶亲。

因此,老母亲董氏和王审潮的妻儿也一起随队伍走上了南迁之路。

有王审邽和王审知帮着照顾家人,王审潮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业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