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土豪有钱(2 / 2)

陈超听了,拍案道:“时代变了,这些闲职暂且不需要。”

陈岩亦觉得如此,且担心唐制有规定,凡刺史缺员时,上佐可代行州事。既如此,陈超和陈岩二人觉得,还不如保持上佐的缺员状态。

“还有市令、文学、医学博士等,当下情况都能免则免。”陈岩又说道:

“州刺史衙门另有录事参军一人,录事两人,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一人,又称判司,由录事参军统辖。”

“这些确是要紧的,直接与各县对接,事不宜迟。”陈超附和道。

入主建州刺史府后,陈岩有侯伦的辅佐下,很快就把文书发往了辖内的建安、建阳、将乐、邵武和浦城等五县,请各县有官职的人统统都来刺史府交接事务。

可转眼几天时间过去了,只有州治之地建安县的主簿来了,其他四个县的文书有去无回,好像是石头一般沉进了大海。

各县的长官不分大小统称令,佐官有县丞、主簿、县尉等。

县丞为县令之副,县尉分判众曹,催征租赋,主簿掌文书簿计。

此外,还有七曹佐官,是应州府七曹而设,事务不多。

陈岩不想蛮干,他想善待建州各县、各镇、每一乡、每一里的官吏。

陈超也心知肚明,吏治民生搞不好,别说什么霸业,可能连这一州之地都不能立足。

州、县官员都是亲民之官,一方面要负责刑狱治安,征敛赋役,另一方面要宣扬德化、劝课农桑,务知百姓之疾苦。

各县每年造一次计帐,必须把每年征税的数目书于县门、村坊,与众知,每三年都需要重新登记一次,造籍以后上报给州和尚书省。

要想立足一座城池,自然是靠兵力,而用兵一时养兵千日,就得靠粮饷,粮饷从哪里来,粮饷靠的是赋税,赋税从哪里收上来,建州的五个县,近十万户的人口。

大唐原本实行均田制,每年年底,各县的县令都会按照户籍对治下农户的土地重新收回并授给,并且登记在户籍中。

但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户口流亡,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失效,遂改行两税。

自此,田赋税制从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变,实行地、户、丁税的合并征收。同时,加强商税和盐、茶、酒等货物税的征收制度,包括关税与市税。

偌大的一个建州,好歹是九万户的上州,赋税肯定有不少。但陈岩还是担忧眼下,就算有十万户人口,五个县恐怕还是收不上多少税。

依他所言,长远来看,粮饷的确是以田赋为主,可是短期而言,粮饷应该以捐纳为主。

赋税包括按田亩征收的田赋,及其他各种捐税,而其中的捐,便是民众自愿捐纳的。

原来,陈岩早已联络上了将乐县及黄连镇、归化镇的土豪朋友,都是此前他在老家开茶馆有缘结识的,接下来还准备前往邵武、建阳等县寻觅更多的土豪。

陈超听了陈岩关于捐纳的说法,自然有些不敢相信,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难道还有人愿意主动捐钱给官府?

陈岩却表示,总之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问土豪们愿不愿意了,若是有人不识抬举,那就强行收取保护费了。

说来也是,如今各县都有盗贼,与其被遭贼全部抢夺,不如捐出一半给官家当保护费,以此确保另一半家财没有后顾之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