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九龙土团(1 / 2)

陈超和徐归范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就在此时,又一个乡团的探子从城里跑来,带回了急报。

“不好了,贼寇又回来了。”

“什么,你们可都看清楚了?”

“这个,没看清楚,不过我觉得好像不大一样。”

“他们有没有打着什么旗号?”

“没有旗帜,队伍显得非常的散乱。”

“对了,我隐约听见他们喊了口号,说是什么九龙军。”

九龙军?陈超当即明白,是自己人。

他对闽地的这段历史还算熟悉,这九龙军来自建州西部的黄连镇,也是一伙乡团。

建州城的西面方向冒出另一伙乡团,陈超听闻九龙军的名号,便猜出了一个大概,想是来自黄连镇的自己人。

这黄连镇位于何处?原来,黄连镇原是绥城县,在将乐县的西面,而将乐县又位于建州西部。

贞观元年,建州领建安、建阳、浦城、邵武、将乐、绥城、沙县等七县。

垂拱四年,绥城、将乐二县之地合并,置为将乐县,自此再无绥城之名。

乾元二年,将乐县原绥城地,分置归化镇和黄连镇。

大历十二年,沙县改隶汀州。至此,建州仅辖五县之地。

如果陈超猜得没错,那么这支号称九龙军的乡团,乃由一个叫陈岩的人组织。

史书上只说他抵抗黄巢,守土有功,历任义宁军镇将、福建团练副使、福建观察使,治理福建八年。

既然流寇已撤离建州城,陈超随即领着北面行营,从州城东门进入城内。

恰时,九龙土团军势如破竹,从州城南门,冲进了建州城内。

两股力量似乎都意识到了对方的存在,最后选择在距离刺史府仅一里之地驻扎。

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谁也没有觊觎占据刺史府,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陈超派出多个探子前去打听,九龙军的来路及其组织者的身份。

果然,诸多探子回报,这九龙军确实来自黄连镇,他们的组织者就叫陈岩。

原来,流寇南下的消息早就传到了黄连镇,甚至流寇入闽时,黄连镇已是人尽皆知。

何也?就因为黄连镇有陈岩这么一号人物。

根据探子们打听得到的讯息,陈超对这位载入历史的人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陈岩这个人,自年少起始就是有为之人,对四邻乡里很大方,同龄追随者不少。”

“他也算半个读书人,但又不太像个读书人,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他勇气上佳,很有谋略。”

“陈岩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他的时间更多是花在与人交往中。”

“父辈没有留给陈岩什么家产,一穷二白,陈岩深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道理,跟父辈们相比,他更能放下读书人的姿态。”

“而立之年,陈岩终于混出了一点名堂,在镇上开了一家茶馆,是整个黄连镇最热闹的地方,取名为九龙茶馆。”

“闽地水系发达,九条支系自西北向东南,汇成两条干系最终入海,黄连镇所在的溪水是九条支流其一,九龙茶馆寓意着有朝一日可以遍布全闽大地。”

“在陈岩的经营下,九龙茶馆运转得井井有条。经常外出办事的男人们都乐于齐聚于此,谈天说地闹情绪。”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经常跑来茶馆的人也不只是为了喝茶,他们是来听最新资讯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