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与老师的谈话35(1 / 2)

说着怪味韩语的金发碧眼老外。

没错,这就是王承言在心理学上的老师。

当年如果不是走错教室误听了他的讲座,现在的“HearingHeart”应该都不会存在。

因为,他主研究的、那场讲座的主题就是“人与谎言”。

而除了专业,还有一点让王承言特别尊敬、喜欢他,那就是他非常喜欢研究华国文化。

不是想“偷”,是真正的尊重和热爱。

为此,尤其对诸子百家格外热衷的他还专门给自己起了一个华国名字:孟孔。

“那你听听我的中文怎么样?”

这不,一被打趣韩语,孟孔直接转换到了中文。

“比韩语强。”

竖起大拇指点一个赞,王承言一边用中文回答,一边接过他的行李,帮忙放进后备箱。

“那我一路上和你说中文。”

拉开车门,孟孔扔下这么一句话,钻进后座。

“叮——”声一响,王承言笑着摇摇头,将后备箱盖死,绕车转半圈坐到了驾驶位上。

“老师,你可别吓我。”

然后,他指指自己的脑袋,系上安全带。

“你......还是能听到杂音?”

看到爱徒的动作,孟孔微皱眉头,脸色变得认真起来。

他知道测谎钟的存在,知道王承言在听到别人说话之后,脑袋里会响起两种不同异响。

“嗯。”

王承言轻轻点头,发动汽车。

“有什么其他变化吗?”

过了一会儿,孟孔从包里取出一本看起来有些年岁的笔记本,一手翻开,拿着笔问道。

“我还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老师。”

王承言知道这本笔记是老师专门记录一些学术难题的,于是准备把自己的难题抛给他。

“你说。”

当面对学术问题,孟孔的状态一下子从亲切的老师转变为了严肃、认真的学术研究者。

甚至,简单的两个字都有给人一种“狂热”的感觉。

“有什么情况会让一句话既是真话又是假话?”

驱车驶上高速,将车速稳定在规定范围内,王承言借后视镜看向后座上的老师。

“你在一句话上听到了两种声音?”

孟孔瞬间明白,抬眸跟他对视一眼。

“首先,我能确定是一句话;其次,这种情况发生了两次,不连续,不是一个问题。”

点点头,王承言补充上简单的说明。

“嗯......”

“还记得我今年初参与的项目吗?”

沉吟几秒,孟孔把手中的笔记本往前翻动两页,盯着记录在上面的内容,开口问道。

“记得,去监狱做犯罪心理的侧写。”

这是多年来老师第一次因为和能力有关邀请自己加入一个项目,王承言记得很清楚。

“那你还记得我们当年做的测试吗?”

下一句,孟孔又询问起另一件似乎并不相关的事。

“当然记得。”

关于测试,王承言记得更清楚。

那是他经过无数次斟酌,终于将测谎能力告诉老师之后,二人对能力进行的测试。

结果:不论说谎者是老是少是孩童,不论说谎出于被动还是主动,不论谎言是否有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