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是吴三桂真是汉奸啊!(1 / 2)

南京城,奉天殿。

晦暗未明的天色,才刚鸡鸣,朝堂上却已济济彬彬尽是朱紫,只见人人精神饱满,持着笏板,个个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在最前端站着的几位,便是南京城里的大学士高弘图、姜曰广、马士英。

而更往大殿上望去,有一人端坐于龙椅之上,即是朱松了。

也不能说是端坐,只是他尽量保持一个比较适当的姿势,眼睛已是半开半闭。

原因无他,太乏趣了!

此前天色冥冥之时,那朝堂诸公要论的第一件大事竟是祈雨,惹得朱松的瞌睡劲又起了上来,只是勉强端坐着,避免睡过去。

几个阁老商议了一通以后,第二件大事...是举荐文臣,朱松倒是认真听了一会名单,诸如什么熊明遇之流的,自己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眼下朝堂之上一片和气,群臣不是举荐这位“贤才”,就是推崇那位“英杰”。这样的氛围,越发添了朱松困意,似有瞌睡虫在身上作祟,一时间更是思绪迷离。

就这样,天渐渐亮了起来,群臣仍在讨论,俱是些无关紧要之事。

眼皮止不住地打架,恍惚间让朱松感到了一股说不上来的违和感,淤积在心头,困意竟渐渐散去。

“臣御史郭维经有本要奏!”

只见一个须发驳白的老人持着笏板,走将出来说道:“皇上御极二旬矣!一切收拾人心、雪耻除凶之事,丝毫不见实着。庙廊之上,群臣以漫不切要之务,盈庭而议,致使小人钻窥;江北等处,藩镇以侵淫州府为好,焚杀劫据,乃致悍卒抢掠。举朝人心,如狂如醉,臣实不知将来成何光景!”

“臣伏乞皇上早降纶音,凡内外文武诸臣皆洗涤肠肺,诸如刻薄偏私、思怨报复,种种恶习,一律剪除,一意以办贼复仇为念。如此皇上之诚,上彻玄昊,可佑大明社稷国运绵长!”

听了这一番话下来,朱松不觉清醒。

缠绕许久的睡意也直接消散了大半,更是惊得朱松冷汗直冒。

自己这可是穿越到了明末啊!还是崇祯皇帝已经死掉的时间线!

而这群贤臣们现在还在忙活诸如祈雨、举荐这样类似过家家一样的事情,这样下去大明可是要亡国了啊!

想到这里,朱松扭过头来,朝着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嘱托道:“郭御史言多可采,内阁下去议一议吧。”

穿越这几天来,如果让朱松选一个最应该信任的人,那只能选马士英了。

朱松也明白,自己这个皇位也是好一番争夺,才勉强坐稳了大位的。而这个出力最多的人,到底是这个叫马士英的人。

如今这等情况,岂有不信之理?如果连这位马阁老都信不过,那自己还能信谁呢?

郭维经收起笏板,才回到班队里。很快就从武臣班里传来了杂音,声音极大,响彻殿陛:“张慎言排忽武臣!结党行私!臣请陛下除此老奸!”

张慎言这个名字,朱松倒是比较熟悉,他是南京的吏部尚书,据说正是支持潞王来和自己争夺大位的人。

情理上来说自然应是不死不休的政敌,不过朱松对之前的事情几乎毫不知情,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反感不反感的,就留任了其人。

作为阁老的姜曰广立刻站出来驳斥:“文武官各有职掌,有本且奏!从古无有此朝仪!”

朱松扭头看向了姜曰广,这个人是南京留守的詹事府詹事,据说也是支持潞王那一派的,现在也加衔了礼部尚书,成了自己的词臣。

主要是帮自己润笔,而且这些天来给自己解答了不少疑惑。

念想到此,朱松心里都不由一阵叹息,这一道“中兴大题”...也太难了吧?

在朱松思量间,已经从武班里闪出一个人来,正是诚意伯刘伯温的后人刘孔炤,他直接说道:“陛下!先帝无声色之好,无土木之费,锐意雪耻,然却有三月不忍言之事,而殉节者仅数人!皆因尔辈大臣三心两意!而老奸张慎言原有二心,皇上仁厚不与计较,而今又排挤武臣!望陛下早除奸贼!”

气氛一时压抑,张慎言也只好从班直中站出来谢罪请辞,朱松连忙表示不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