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报社!26(1 / 2)

在威逼利诱之下,张老板还是卖给了陈宇。

这般巧取豪夺的手段,让大舅哥都不得不佩服。

寻常生意,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付定金,再交尾款的操作,让他耳目一新。

“现在接手这出版间,我便安排人印刷你那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肯定大卖!”

徐志诚欣喜说道。

虽说有两千两的尾款未付,但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他,很有信心大卖。

尤其是这印刷间,材料、工具齐全、以前的人手也不打算全部开除。

总的来说,就是换了个老板。

陈宇摇了摇头,道:“大哥,此事不急,我想做个改革,把这印刷间弄成报社!”

“报社?”

徐志诚不明所以,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何为报社?”

陈宇点头道:“所谓报社便是采集、编辑和出版报纸,并且以报纸为传播媒介,向整个京城提供新闻信息。”

这话一出,徐志诚更加模糊了。

“妹夫,你这话单拎出来,我倒是懂,就是连起来我难以理解。”

陈宇笑了笑,报社本就是前世先进的产物,徐志诚不明白很正常。

“通俗的来讲就是我们将京城一些新鲜的事物,记录在一张纸上,这纸就是报纸。报纸上面记载各种信息,比如诗词啊、京城内的趣闻,哪家小姐大婚、哪位才子高中,亦或者青楼某个花魁被富人赎身等等,但凡是有趣、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记录在上面,卖给受众者观看。”

这个时代,娱乐方式太少,除了诗会之外,也就是寻常一些节假日的习俗,亦或者青楼窑子、赌博等。

若是将报社弄出来卖报纸,准能受大众喜爱,毕竟八卦是人类的本性。

徐志诚一听,眼睛一亮。

“嘿,这个报纸倒是有趣,只是......你那故事怎么办?”

陈宇笑道:“这个简单,我们留一个版面,专门连载小说话本,每一期的报纸,只刊登一部分,这样一来,想要看后面的故事内容就必须购买新一期的报纸。”

“这个好,这个好!”

徐志诚拍手叫好,道:“不知这报纸定价多少?”

陈宇伸出三根手指头。

徐志诚诧异道:“三两银子?”

“虽是贵了一点,但是里面记录的东西颇多,倒也值得,就是寻常人家恐怕难以购买,不过卖给那些达官显贵也能赚。”

却见陈宇摇了摇头,纠正道:“大哥,你说错了,不是三两银子,而是三文钱!”

“三文钱?”

徐志诚嘴巴一张,满是不可思议,道:“三文钱?这让我们赚什么?一天卖出一百份,也才三百文,合计不到三两银子,这......我们还有两千两尾款未付呢!”

武超的铜钱,以一百文为一贯,一贯则可以换取一两银子,但因为铜钱换银子,但兑换需要收取手续费,因此三百文钱,是换不到三两银子。

瞧见大舅哥的神情,陈宇只好跟他解释。

“这报纸成本低,只需要走量,想想这京城,能付出三文钱的人有多少?”

京城这繁华之地,不像岭南沾县,百姓手中可是很有钱的,只是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娱乐,因此有钱也难以花出去。

君不见那青楼日进斗金,多少人拿着钱往里面冲,固然有欲望的驱使,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京城人民那是不差钱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