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有过几面之缘153(1 / 2)

靳秀兰的返岗,起到了很强的示范效应。</p>

那些不管何种原因常年不上班的人,都纷纷返厂,要求岗位。</p>

这在纺织厂内造成了一定的震动,因为每多一个人找事,厂管理层的任务和压力就多一些。</p>

而且随着破产收购的逐步临近,很多原本大家当段子听的小道消息一个个变成了现实。</p>

如此一来,厂内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原本的妥协派有不少人向激进派转移。</p>

7月12日,纺织厂召开了关于破产改制的内部会议。</p>

这次会议,市资委破产改制小组的领导主持会议,浙商老板董启明以收购方的身份,跟厂管理层第一次见面。</p>

会议公布了改制方案,董启明团队以5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二色织所有固定资产,同时也承担二色织大部分债权。</p>

其实,二色织的固定资产很庞大,仅厂区就有1600亩,两条进口产线价值在5000万以上,再加上老产线,厂房、建筑、设备,总资产理论估值绝对超过2.5亿。</p>

但固定资产评估是内部人统计的,比如:</p>

两辆86年购置的解放牌卡车,估值4000元。</p>

厂长那辆91年购置的奥迪100,估值2万元。</p>

厂宣传部在用的三部进口相机,仅仅五个镜头就超过3万元,现在评估下来总价值才700元。</p>

甚至一些办公桌椅等设备,直接折旧为0元。</p>

至于二色织的债权,在市委和工作组的协调下,被免去了相当一部分。</p>

统计下来,二色织固定资产价值7000万,债务6500万,并且免税三年。</p>

董启明团队支出的500万元,还是用以下岗职工买断工龄用的。</p>

当然,固定资产评估的具体内容,职工们是看不到的。</p>

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裁员方案。</p>

改制方案没有明确裁员数量,但给出了具体方式。</p>

所有职工首先签订买断工龄协议,然后参加岗位竞聘。</p>

竞聘成功的职工,买断工龄协议自动作废,到新岗位重新上岗。</p>

竞聘失败的职工,买断工龄。</p>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签订买断协议,后面连竞聘都参加不了。</p>

买断工龄的方式,是职工的实际上班年限乘以350元。</p>

其中长期请假、中途脱岗后重新上岗的以最后上班日期为准。</p>

二色织是80年建厂,老职工的最大工龄16年,下岗职工最高能拿到的买断费是5600元。</p>

改制方案的出台,坐实了以前厂内流传的大部分小道消息。</p>

就算有偏差,但差距也不大。</p>

比如买断工龄的方案,以前流传的是一年300元,现在提升到350元。</p>

以前流传的二色织总资产7000万,现在就是7000万。</p>

如此一来,那些还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极有可能是真的。</p>

恐慌在厂内急速蔓延,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境地。</p>

因为有些消息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p>

目前的方案,虽然没有明确裁员数量,但小道消息有啊,如果那些消息最后都成了真的,就太恐怖了。</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