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议事(1 / 2)

房玄龄闻言微微有些不快,觉得这程咬金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派回来信使不呈送公文,这还不算。带回来什么东西,不经过他这个兵部尚书,要直接觐献给陛下,这更有些说不过去了。

房玄龄有些不悦地问道:“是何宝物?取来一观。”

李峻却十分固执地说道:“对不起,我家国公爷和牛大将军再三叮嘱,必须要由小人亲手将此物呈现给陛下。”

房玄龄了解程咬金,知道这家伙有时候办事不太靠谱,不过也不至于拿什么东西去糊弄陛下。尤其是牛劲达为人严谨,办事认真,断不会随便开玩笑。因此房玄龄顿时也重视了起来。

不过他还是要问上一句:“是何宝物,竟然如此重要,必须要由陛下亲收?”

李峻说道:“我家国公爷和牛大将军告诉小人,此物价值连城,关系到大唐的万千百姓。临行前叮嘱小人,就算是小人以及随行护卫的两百名军士全部战死,也不得损伤此物分毫。”

房玄龄一听竟然如此严重,不再犹豫,立刻起身说道:“既然如此,你随我来吧。”

太极殿,偏殿的书房里,在一张巨大的舆图跟前,一个30多岁的壮年男子负手而立。此人身材高大健美,一张胡汉混血的面庞非常英俊,上唇修剪精致的八字胡,两端上翘,更增添了他的霸气。此人就是英明神武、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他的身旁侍立着两个中年男子,同样身形瘦长,其中相貌英俊、留着短须的是赵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另外一个留着长须、面容有些憔悴的是莱国公右仆射杜如晦。

长孙无忌说道:“卫国公大将军李靖目前已抵达云州,陈国公侯君集所领之军已驻扎在白水岭,宿国公程咬金驻扎在郦州。目前均已发现突厥骑兵的踪迹,但是突厥主力的动向我军尚未明朗,我军斥候正在全力追查之中。”

李世民凝眉思索片刻,问道:“辅机,你认为突厥大军的主力可能选择的突破口,会放在哪里?”

长孙无忌摇头说道:“这个目前还不好判断。不过按照惯例,突厥骑兵会选择云州方向。云州的北面直接连着草原,有利于骑兵的行动;白水岭方向要途经阴山山脉,大军行动不变;郦州方向要穿过茫茫的戈壁滩,战马的马蹄容易磨损,不利于骑兵的快速机动。

因此臣以为突厥大军南下的突破口,最大的可能性还是选择在云州方向。”

李世民不置可否,将目光转向杜如晦,问道:“克明,你以为如何?”

杜如晦与房玄龄号称房谋杜断,房玄龄脑筋灵活点子多,遇到难题的时候,很快就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案,然而他却拿不定主意,不知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而杜如晦善于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很快就能够做出最精准的判断。二人配合,相得益彰,故才有此美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