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磨刀霍霍114(1 / 2)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臣凭借智慧和才华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而大部分都是出生世家,真正的寒门子弟想要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很难。

而当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后,他便会成为新一代的世家,或是被世家接纳,或是迎娶世家小姐。

他是一个早产儿,自幼多病,加上又和祖父同一天生日,父亲给他取名宋寿,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长大,后改名为濂。

从小体弱多病的宋濂,被风吹一吹都可能陷入昏迷,不过幸好在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悉心照料下,得以平安长大。

尽管身体素质一般,宋濂读书仍然非常用功,从小便有博览群书的愿望。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于是他经常向当地的书香门第借书阅读。

他始终秉承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原则,次次都按时归还书籍,乡里的人家也愿意把书借给他。

每次借来书本,宋濂都会日以继夜地抄录。

甚至在寒冷的冬天,砚台都结冰了,手指也冻僵了,他依然笔耕不辍。

只为了在期限内抄完,不耽误归还。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可当他满怀信心准备赴京赶考时,却得到了朝廷关闭科举,改由举荐为官。

而这,也是世家的手段。

那一年,宋濂来到了京师,看着偌大的贡院无声地哭泣。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的天塌了,似乎老天爷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体弱多病,再加上常年读书,因此宋濂并无一个可以谋生的技艺。

好在他拥有一手好的书法,因此,他也能靠着自己的所学,为人写信或者状纸来获取微薄的收入。

日子虽然艰苦,但好歹能够活下去。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原本他已经打算就这样碌碌无为过完这一生的。

可是,却是接到了乡里的通知。

在得知科举重新开启后,宋濂第一时间是恍惚的。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如今的才学,到底还能不能高中进士,但他想试一试。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赴京赶考之路,背着自己的行囊,里面并无什么贵重之物。

只是一套换洗的衣物以及一些干粮。

再次到达那个在梦中,自己无数次走进的贡院,宋濂的内心是神圣的,是激动的。

更是被陛下的那一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鱼跃龙门处,金榜题名时”所震撼。

他觉得这首诗写的就是他自己。

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宋濂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汁。

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收好,拿出干粮准备果腹。

可是看着干巴巴的大饼,宋濂咽了咽吐沫,随后拿起竹筒将里面的仅剩的一口水一饮而尽。

他起身,准备去一旁的大缸中取些水。

原本他想着强忍着不适,少喝一点的。

可当他看清那口大缸后,竟是不自己地惊呼了一声。

“这...这...”

一旁的侍卫看到他这副模样,连忙嘘声制止。

宋濂小声地问道:“敢问小哥,这是发生了何事。”

那侍卫怪异的看了眼宋濂,心想你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叫我小哥,这...

可碍于陛下之前来访,他也是耐心的解释道。

“刚刚陛下来过,这些是陛下交代的。”

听到这话,宋濂一下清醒了过来。

原来,陛下是在乎我们的。 真的,是在乎我们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