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9(2 / 2)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不久之后,赵高的头颅被装进一个盒子里,呈给了秦始皇。这是对胆敢挑战皇权者的无情打击,也是对所有朝臣的警示。

与此同时,和内侍一起到来的还有李斯。但今日的李斯,已不复往日的从容,他的眼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在权力的游戏中,赵高的下场无疑是对所有人的警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秦始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他下令道:“传李斯进殿。”这一命令,让整个朝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李斯步入大殿,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臣参见陛下。”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使是权倾朝野的李斯,也不得不表现出敬畏。

秦始皇面无表情,淡淡回应:“爱卿免礼。”他的心中或许有过对李斯的疑虑,甚至考虑过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他。但李斯毕竟有功于国,是大秦的股肱之臣。

秦始皇继续说道:“赵高的罪,乃是结党营私。”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结党营私,这是任何帝王都不能容忍的罪行,也是赵高致命的失误。

在秦始皇的严厉目光下,李斯压抑住内心的悲愤,声音平静地回应:“是。”他的心中虽然波涛汹涌,但表面上却显得风平浪静。

秦始皇接着询问:“第五次东巡已经规划好了?”

李斯详细汇报:“陛下,东巡的路线、保卫措施、以及与各方势力和秦国百姓的协调,都已经有了周密的布置。”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内侍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走上丹陛,跪地禀告:“启禀陛下,长公子传来信件。”

秦始皇的脸上依旧没有表情,只冷冷地吐出一个字:“念。”

内侍展开信件,高声朗读:“父皇,儿臣在上郡经常和蒙恬将军主动出击匈奴,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发现匈奴的实力已经渐渐恢复,儿臣请命出动父皇放置在上郡的六十万军队。另,父母在不远游,儿臣想回来侍奉双亲,听闻父皇即将第五次东巡,儿臣也想随侍途中,以尽孝道。”

信件的内容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扶苏的请求不仅是军事上的调动,更是对父皇的孝顺和对家国的忠诚。

李斯站在一旁,若是在从前,他肯定会积极进言,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已经没有了往日那股积极进言的劲头。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公子以其温润如玉的神色被人们铭记,他就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他的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充满了诗意与美好。

每当提起扶苏,人们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深深的遗憾。他与秦始皇之间的父子情深,以及与蒙恬之间的君臣和谐,都是历史上令人动容的佳话。前者让人唏嘘不已,后者则让人心生敬仰。

不禁让人遐想,如果继位的是扶苏而非胡亥,那整个秦国乃至天下的走向将会如何?或许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历史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