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帅府的生活2(1 / 2)

如今的朱标,由于身份特殊,尚无法过多地接触外界的人和事。每日只能在大帅府内,专心致志地锻炼身体。

毕竟,现在魂穿而来的朱标可不想英年早逝,更不愿过于张扬。毫无疑问,作为大明的首席继承人,朱标的地位坚如磐石,无人能够撼动。

只要朱标安守本分,不肆意妄为,又有谁敢对朱标不利呢?

因此,朱标下定决心要趁年幼之时,及早锻炼身体,以确保长寿安康。

清晨醒来,朱标首先会活动一下筋骨,打上一段太极拳。接着,再练习一个时辰的黑龙十八手。这种防身武艺,在当时可是相当实用的。

为了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朱标费尽心思,与母亲软磨硬泡许久,终于争取到独自居住在这个小院子里的机会。

“唉,这几日老朱不停地给我寻觅良师,可我实在无心向学,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母亲因为不放心朱标独自居住,寻了过来。

“标儿,你一个人住的怎么样?还习惯吗?”老娘无不透露着关心的看着朱标问道。

“娘,我都五岁啦,不是小孩子了,你不要把我当小孩子哄。”朱标有些头疼的道。

说自己是小孩子吧,身体的记忆可是有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子吧,长着一副小身体。解释是没办法解释的,只能睁眼说瞎话咯!

“呵呵,你不小孩子,是男子汉大丈夫”老娘笑呵呵的打趣道。

“是啊是啊,我还要做大英雄,嚯嚯”朱标极其夸张的说道,手还不自觉的比划了几下。把马秀英逗的直乐呵。

“我过来叫你吃饭了,你爹也从战场上回来了。”马秀英看着朱标说道,说完拉着朱标去吃饭。

至正二十年,应天府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东边镇江,元朝军队旌旗猎猎,气势汹汹;东南方平江,张士诚的军队严阵以待,虎视眈眈;而在东北面,张明的势力也在悄然崛起。

应天府宛如一座被敌人围困的孤城,城墙高耸,城门紧闭,城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街头巷尾,人们面色凝重,步履匆匆。士兵们在城墙上巡逻,他们紧握武器,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应天府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表面上看,朱元璋的邻居们看似家大业大,相比之下,朱元璋显得微不足道。他宛如外地的民工,在这群强势的邻居中间,处于寄人篱下的地位。

尽管邻居们对他并无好感,但由于他的弱小,无人真正将他放在眼里。他们忙于彼此之间的争斗,无暇顾及朱元璋。

这种环境下,朱元璋虽然处于劣势,但也为他提供了默默发展的机会。他可以在邻居们的忽视中积攒力量,等待时机,最终实现自己的崛起。

更关键的是,在朱元璋的北疆,屹立着他的兄弟单位——刘福通的部队。他们宛如一道坚实的屏障,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元朝军队的进攻如潮水般汹涌,但刘福通的军队却毫不退缩,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每一次交锋都是生死较量,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紧张与危险。

朱元璋深知,刘福通的部队是他的坚强后盾,是他可以信赖的力量。他们的存在给予了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能够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未来的霸业奠定坚实基础。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朱元璋与刘福通的部队紧密合作,共同抵御着外敌的侵犯。他们的团结和协作成为了抵御元朝军队的关键,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片土地上,元朝的统治者对朱元璋高度重视,视其为心头大患。然而,他们却苦于无法触及朱元璋。

就这样,双方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僵持。

没过多久朱标和马秀英便抵达了大帅府的客厅,一进去朱标就发现老朱正端坐在凳子上,似乎正在沉思着什么重要的人生大事!

一直走到朱元璋的近前,他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开口说道:“标儿、妹子,你们来啦。” 马秀英深知老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于是十分体贴地说道:“又在为前线的战事忧心忡忡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