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等一等圣旨到了再说276(1 / 2)

这个人是济南府文案赵老夫子。赵老夫子多年在济南府任职,从事文案工作,为人敦厚,老成持重,平日里寡言少语,关键时刻,却能够语出惊人,出奇制胜。

丁宝桢见赵老夫子这样说,就问:“赵大人,为什么明天不宜杀安德海,赵大人有何高见,说出来让在座的诸位听听。”

丁宝桢平日里十分尊重这位赵文安的为人,欣赏他的智谋和才能。

赵老夫子也很钦佩丁宝桢,赞叹他的胆识和勇气。但是此事事关重大,他不得不站起来,说说他对此事的看法。

“丁大人,依老夫之见,此事事关重大,不宜过早地杀了安德海。免得以后出现棘手的问题,不好应对。”

“赵大人,此话怎讲?”

“丁大人,安德海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依老夫之见,杀这种人不能太草率,不能太紧张。必须要慎重考虑,尽量考虑得细致些,周全些,不要给以后留下后患,免得以后后患无穷。”

“赵大人言之有理,请您细细说说其中的缘由。”

“丁大人,根据安德海随行人员的口供推断,他一定是奉了慈禧皇太后的口谕出宫的, 只是没有得到慈禧皇太后的谕旨罢了。不然安德海他不会这么大胆的,也不会如此嚣张和飞扬跋扈的。他能从北京出宫,一路南下,途径天津、河北,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他一定是奉了慈禧皇太后的懿旨出宫的。”

“安德海他在宫中生活了这么多年,又是西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他不是不知道宫规的。再说他带的这些随行人员,也是多年生活在皇宫里的,难道他们不知道宫规。综合以上考虑。安德海的出行,虽然没有合法的‘勘合’,但是是西太后默许了的,西太后默许了的,就是合法的。”

“如果我们现在仓促地把安德海杀了,圣旨来了,免于安德海刑事责任,不杀安德海,西太后问我们要人,我们则不可能把安德海扶起来,再把他的头给按上去吧。到时候,我们可是骑虎难下,吃不了兜着走。如何是好?”

赵老夫子的一番话,很有分量。在座的掂量了一下赵老夫子的话,觉得赵老夫子的话很在理,就一下子动摇了支持丁宝桢杀了安德海的念头,纷纷开始倾倒在赵老夫子的这一边,支持赵老夫子的观点,反对立刻杀了安德海。

不然他们也会惹祸上身的,丁宝桢可以不要他的身家性命,可是他们得要啊!而且他们的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他们的家眷哩。

他们总不能为了安德海一个太监的狗命,牺牲了他们全家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确实有点划不来。

此时的程绳武发言了:“丁大人,安德海私自出京,有违祖制,罪不可赦,但是如果我们接到圣旨,圣旨上要我们把安德海押解进京,交于朝廷处理。我们把安德海杀了,我们拿什么给朝廷交差?”

此时,一直一言不发的王兴安开口了。

“丁大人,我们给朝廷的奏折上写的是‘请旨办理’,如果圣旨不到,我们杀了安德海,如何向皇上交代。以下官之见,丁大人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丁宝桢见大家动摇了想法,丁宝桢一下子也没有了主意。只好暂时把杀安德海的想法搁置起来,等一等圣旨到了再说。 此时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没有说出他对此事的看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