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桂王府东墙之上(上)713(1 / 2)

唐世勋听丁迁说罢以后嘴角不禁微微上扬,杨国成啊杨国成,你果然是个老狐狸!

从丁迁所汇报的信息推测,庞大海和申不凡率三千申家军,与桂阳州的一千余地方豪族武装围困仓禾堡,可见庞大海定是得到了杨国成的授意,否则以庞大海将近五千的人马去攻打不足五百守兵的仓禾堡,何须围而不打?

又如那素来残暴敢战的白大龙,他被青龙左营的三部将士反扑泗州寨之后,居然率部跑回了永州府的新田堡!这岂是白大龙的性格作风?若他真是个怂货,当初唐、柳联军围攻道州城时他怎可能誓死不降?

因此,若只从仓禾堡一带的局势来看,表面上似乎是杨国成想到衡州府的南部地区占些便宜;但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杨国成该是想以此来掌握更多的筹码。

看来杨国成是想借此向我施压以在有可能到来的谈判当中占据主动!唐世勋沉吟了会儿后心中反倒有底了,他对眼下看似紧迫的衡州府南部战局放心了不少。

旋即他对站在不远处的亲兵统领仇大刚使了个眼色,仇大刚遂对远处的一个东路联军参谋分部的老书吏招了招手,老书吏赶紧小跑着过来施礼,并恭敬地拿着小本子与炭笔准备记录。

唐世勋吩咐道,让东路参谋分部尽快制定桂阳州攻略,即汪庆达率青龙左营的左、中、右三部暂缓继续南下夺取仓禾堡以东的两路口要塞,直接由泗州寨出东南方向攻打桂阳州的地方豪族武装!

老书吏闻言吓了一跳,他神色担忧地拱手劝道:“大帅,不夺两路口便不能救青龙左营的前部将士于水火,他们在仓禾堡可是被近五千贼兵围困呐!”

唐世勋并未责怪这书吏当面质疑他的决定,但他也不会对一个书吏过多解释,毕竟这事要解释清楚颇为复杂,而他,可没有如此多的空闲。

于是他沉声道:“具体的情况等军情三科的丁副科长将整理好的情报交给东路参谋分部,届时尔等便可知晓,至于仓禾堡与蓝山县,本帅另有安排。”

老书吏若有所思地记下,他自然明白军情司各科的情报搜集能力极强,而所谓的‘将整理好的情报’交给东路参谋分部,实际上有许多内情恐怕连参谋部的诸位大人都没有权限知晓。

随后这老吏恭敬地告退,他来此就是等唐世勋会否提出东路联军在衡州府南部的‘新意见’,若有,东路参谋分部就讨论可行性,若无,他们便自行商议决定。

虽然唐世勋提出的是‘意见’,但这个意见除非被半数以上的高级将领和参谋们反驳,否则一般都会执行他的意见。

无论东路、西路还是北路联军皆是如此,反正究竟该如何打也不需唐世勋去多操心,他在大方略上自然有极大的话语权,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战术层面,一般而言皆会群策群力共同商议。

这也是唐世勋有自知之明,就他那些军事理论知识,嗯,还真就只能是理论而已。

若真让他去前线指挥具体战事,莫说是跟熊无畏和洪山海两位老将比,就庞大田、袁得胜和柳大钧等将领也都经验丰富且布阵稳当,加之还有童英、赵吉晟、欧阳公子和秦九等一大帮的参谋,根本不需唐世勋去亲临前线指挥。

因此唐世勋只提大方略与居中协调各路联军,具体战术细节也懒得去费心,况且他要处理的事务既多且杂,军、政、商、民与情报样样都要费心不是?

其实东路联军的大营就在衡阳城的西门之外,而唐世勋虽已来到衡阳城有六日,但他几乎不怎么过去。

唐世勋这六日都在桂王府的东墙之上办公,还别说这地方视野甚佳,城东区域和桂王府的大部分区域皆尽收眼底,且城内唯一的山岭金鳌山也看得甚是清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