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导师季鸿(1 / 2)

陆良并不知道在他画图期间,班级群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等他再一次抬起头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火红的夕阳从窗户洒进宿舍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染上了一层红晕。

陆良揉了揉自己有些昏花的眼睛,然后站起身来用力的伸了个懒腰,关节的响动让陆良有种说不出来的畅快。

“总算是画完了。”

陆良长舒了口气,看着纸上的化学结构式、温度、时间等各项密密麻麻的标注,陆良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现在只需要按照合成路线去做,就能够将二代药物达沙替尼做出来。

既然药物合成路线有了,那接下来陆良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每一个创新药都必须要走的流程。

按照正常流程来说,一个创新药的研发,首先要经过是靶点药物的确认、化合物的合成、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这三个过程。

最后得到一个活性理想的化合物,也就是那粒小小的白色药片的分子。

这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时间花费最久的一个过程。

大部分的药物研发,都是在失败、研制、失败、再研制、再失败……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可以说,创新药十几二十年的研发,有80%的时间是花在了这上面。

不过,陆良凭借着自己上辈子积累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系统提供的合成路线,完成了这三部分的工作。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药代动力测试和药毒理测试。

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必须要对药物的在机体内的代谢情况和药物可能对细胞产生的毒性进行检测。

只有拿到了药代动力报告和药毒理报告后,才能够进入临床测试。

毕竟,总不能是个药就拿去做临床吧,谁知道药物的毒性大不大。

万一药物的毒性大了,那些试药病人吃一个死一个。

以后哪还有病人敢来报名试药啊?

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谁愿意去当武大郎。

有了两份报告之后,便是三期临床试验,只有在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之后,药物才能够通过申请,进入到市场,出现在药店货架上供病人购买。

如果三期临床没法通过,那药物就无法上市,只能从头开始,而前面工作投入的所有资金也全部打了水漂。

这也就是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往往需要耗费巨量资金的缘故。

这严格的流程并无道理,毕竟这些药物都是关系到人命,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

想到这里的时候,陆良不禁咧咧嘴,仔细一想才发现,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挺多的。

可问题是,陆良对于这些流程一窍不通,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正当陆良一筹莫展之际,他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在创新药领域耕耘了多年的人。

那人正是自己的导师,季鸿。

在每一所大学都总会有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人物,更何况是竞争激烈、非升即走的985高校。

而在一众老教授中,35岁的季鸿显得尤为年轻。

但这并不意味着季鸿就比其他的老教授资历低。

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研究所主任,国家杰出青年……

这一连串的头衔不管是放在哪里,都是炸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