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品衙门 徐阶为师32(1 / 2)

翰林院的位置,坐落于京城内城东长安街的西段,与例朝群臣必经的皇宫承天门相近。

其同侧有宗人府、六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重要朝廷组织的值房,一路之隔的对面,还有刑部、都察院、銮仪卫三处官署。

地理位置上,可谓是置身权臣的圈子中的边缘。

庶吉士所以有明朝廷进士快速晋升的“快车道”之称,翰林院的地理位置,庶吉士的学习内容,以及翰林院学士的身份,都有很大的原因。

选用庶吉士的文书,嘉靖皇帝在四月底的时候,就已经拟出了诏书,而且还选了两位礼部侍郎张治、徐阶作为翰林院学士督学。

其中徐阶的翰林院学士属于兼任,如此,这位曾经被选为庶吉士,却因为少壮时的英锐之气,反对张璁迎合嘉靖尊道绌儒,拟取消孔子的尊号,撤去其塑像改为木主一事,疏陈异议,

并正面硬扛当权的张璁,在激烈辩论后作揖而去,导致名声大噪,亦因此被逐出翰林院的意气青年,再一次的回到了翰林院中。

而且,还是以翰林院学士这种至高的身份重新归来。

现在的他,经过咬牙立志,振作尽职从事了十年地方政权的工作。

不仅仅得到了吏才上的锻炼,还得到了夏言的赏识、提掖,得以进入吏部任吏部侍郎。

在吏部当职这段时间,更是由于颇有整政绩、善写精当的青词,逐渐受到了嘉靖的赏识,被视为近臣,深受宠信。

虽一直任的是吏部侍郎,没有封任翰林院的大学士,但所受到的赏赐,往往相当于大学士。

可严嵩此人是出了名的“怙宠弄权,猜害同列”,和他的一众党羽,对于徐阶的迅速晋升深怀妒惕。

再加上还因为他是夏言举荐的人,便一直将其视为潜在的危害,所以他回京任职之后的仕途走得并不算安稳,还时常提心吊胆。

这也导致,被选任为翰林院学士后,徐阶没有按照以往前辈的经验,只与新入学的庶吉士草草见面,打个招呼便扬长而去。

反而十分认真负责的,举行了见面仪式,准备与今年被选上来的二十多位庶吉士,都进行一对一的面谈,作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来,为的是不让外人抓到把柄,二来,毕竟第一次坐在这种位置,也想着看一看,有没有值得提携的优秀后辈,若能够收为弟子,日后不定还能借他风力,更上一层楼。

当然啦,就算抛开以上两点不谈,仅仅是言辞激励一下他们的学习,与这些人把关系搞好,对于他这位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来说,也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这次进京后。

因为时间太过匆忙,徐正卿尚且没来得及去会馆中,找王建、张邦彦他们打个招呼,便被告知新任的掌院大人要接见新入学的庶吉士,匆匆前往。

翰林院的门户设计与贡院有相似之处,都是三门五楹的布局,整体上院内院外的绿化做得都比较好,过三门五楹后,视线豁然开朗。

一个方正的宽敞院子中,四角和直道两侧,都种有槐、柏树,矗立西侧的厅堂中,高挂书有“读讲厅”的牌匾,东侧则是“编检厅”,中间的正堂有三间,分别设大学士、伺读学士、伺讲学士公署。

除此之外,院子的正中央,还修有一个亭子,名曰“敬一亭”,内设御制五箴碑文,是为嘉靖五年,皇上赐费宏大学士所制,载敬一箴和范浚心箴、程颐视听言动四箴拢共五篇。

左侧则是一口古井,提名为“刘文定井”,井外还有一莲池,可惜只见莲蓬,不见莲花,对称方位是为一座土石垒起的假山。

徐正卿来到这处时,正好遇上,有人从中堂走出,手中拿着一份卷轴,走到“敬一亭”前方。

召唤庶吉士们纷纷围拢过来,点卯记录排序一套流程走下来,大学士办公的正堂之中,徐阶随即开始一一开始会见学生。

因为排列的次序,与张居正正好相邻,两人便就在等候的这段时间中,经相互问候,引出话题谈说起来。

聊了几句之后,徐正卿苦笑一下,自嘲道:“叔大之才,数倍于某,实在叫人汗颜啊。”

张居正不愧是深沉有主见、才气纰漏之人。

与人说话时,比较直接,但谈吐表达、仪态神色,都颇具大家之风,而且目光中还闪烁着一种高傲,让人鲜有敢与之对视的。

徐正卿心中暗忖:“难怪史书上有一种说法:张居正的眼睛,能够看穿属下的心思,几乎没有人能在他的面前撒谎。这般看下来,确实有几分可信度。

想来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再经过二十多年的宦海打磨,这种气质还会更加出众,目光也会更加毒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