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你以为,你以为你是谁!34(1 / 2)

宽敞的会议室两边,坐着副主编吴复新、责任编辑夏一鸣,发稿编辑吴伦、陈中朝还有特约编辑等15个人。

“不得不说,《知音》的此次改革,胆子真大。”主编何承伟看着发行部的姚云平,道,“云平,《知音》第一天发行量如何,有了解吗?”

“我今天上街也正好发现了《知音》半月刊公告,我站在报亭半个钟头,买的读者真不少,超越了《读者》、《意林》、《故事会》,我也询问了一下那些读者,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奔着这篇长篇连载小说《亮剑》”

姚云平说完把手里的最新一期《知音》翻开《亮剑》递给了何承伟面前。

“这是一篇10月份开始在《知音》开始连载的长篇抗战题材的小说,故事非常好,情节跌宕起伏,强烈的民族精神,里面的主角李云龙的刻画也非常成功,大家都是奔着这一篇去的。”姚云平报完了数据,她接着说出自己的观点,道,“我觉得《知音》能够有如此敢大刀阔斧搞半月刊,完全是依赖着《亮剑》,有了《亮剑》10月份开始连载,据我了解,《知音》在11月发行量已经突破了400万份,而且许多读者写信来反应说一个月等太久了。

可以说,《知音》是被一本《亮剑》逼着改成了半月刊。”

400万份,这就了不起了。

《故事会》到了2000年的单期发行量才突破400万。

现在《知音》已经突破了400万,而且从这个月开始改为半月刊。

而《故事会》价格是2.2元,《知音》则是3.5元。

“是呀。”何承伟听到了姚云平的汇报,肯定了姚云平的观点,“现在会讲故事的作者实在是太少了,像这个番茄炒蛋这样会讲故事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文笔好,故事情节控制老练,一看就知道是老手,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作者。”

责任编辑夏一鸣点点头道:“《知音》有了《亮剑》这个长篇小说连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至少可以保证他的两年的发行量都稳定提升,而且随着故事的深入,会聚集越来越的读者投向《读者》,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一听这么说,这才反应过来。

对呀。

这可是长篇连载小说而不是长篇小说。

长篇小顶多也就三四万字,一期就完了,可目前这个《亮剑》来看,现在故事才展开,后面还有许多内容还没写呢。

以目前《亮剑》的市场火爆程度来看,只要《知音》的领导层不是脑子进水,两年内是不会让作者完本的。

这可才是重点。

“有谁知道这个番茄……炒蛋的作者情况?想办法跟他联系,看看能否……”主编何承伟没有往下说。

不过大家都明白老大的意思。

那就是拉笼。

现在杂志这么多,《知音》凭借着一本连载小说就把读者拉过去了,那其他的杂志就少了。

一个读者往往看过一本,那一般不会再买其他杂志了。

“可现在《知音》开出最高的稿酬是一个字一块钱,咱们……?”姚云平看着老大没有说完。

意思很明显,咱们也开一个字一块钱?

“能,只要保持故事好,像《亮剑》这样的质量,别说是一块,一块五都给。”何承伟果断地说道。

“主任,可能不容易。”姚云平一听,想从《知音》人手里搞到番茄炒蛋的情况,比登天还难。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捂着比自己新媳妇还严,想都别想。

“以前好像没有听说过这个作者。”何承伟看着大家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