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好学生的待遇28(1 / 2)

汪海峰在写《人世间》的时候用的是三少爷的笔名,后来的《亮剑》改成了番茄炒蛋,知道两者是同一个人的除了《知音》高层跟几个编辑的,没多少人。

而且公司里面有过规定,汪海峰的情况不经过公司同意不得擅自外传。

现在汪海峰出的《人世间》跟《亮剑》都是高水准,这样的高水平作者他们肯定要捂着,“雪藏”起来。

现在听到李哥要汪海峰的联系方式,关钱非常为难。

都是文化人,一听就知道对方有难言之隐。

“李哥,这不是我不说,只是,单位有过规定,所以请你理解,你可以从上层想其他法办。”关钱说道。

“好,谢谢,什么时候到长春,记住一定要联系我。”

“李哥,帮不上你,真对不起,请您理解。”

“没事没事,理解理解。”李前宽说道,接着跟关钱要了他们社长胡耀东的电话。

“这个可以给你。”

关钱接着把胡耀东的电话报给了李前宽。

两人挂掉了电话,李前宽看着赵国光说道:“厂长,我那朋友没给,估计是上头有什么限制,那最后的话意思是说,从你这边问问看看,用单位跟单位的流程交流交流。”

“这么神秘?”赵国光一听,对这名作者好奇起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作者才能让《知音》上层下了封口令?

“真对不起赵厂长,手下人不懂事。”胡耀东接到了赵国光的电话,当得知事情后,胡耀东说道,“其实对于赵厂长你们是电影厂也没有必要保密,你们不是杂志社,只要不外传就行。”胡耀东说道。

赵国光怎么能听不出来,保证说道:“请胡社长放心,我一定会保密,只能我跟李前宽两个人知道。”

听到赵国光的保证,胡耀东才说道,“赵厂长,我们这样也是有苦衷,这个作者跟《亮剑》的作者是同一个人。”

“呃……,这也太厉害了吧。”《亮剑》自己看过,写得非常好。

而且难得的是画面感,也就是镜头感非常强。

里面对李云龙这个大老粗刻画得非常成功。

“难怪你们《知音》会下封口令,你们这是捡到宝了,《亮剑》引起的轰动非常大,都引起不少杂志的连载,许多大家都纷纷发表对《亮剑》的评论,好评如潮。”这可是长篇连载小说,不是长篇小说一次性。

连载小说是可以持续连载的。

现在开了个好头,后来就一直连载,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一想也能理解《知音》会如此紧张。

这个消息要是让《读者》、《意林》、《故事会》知道了,肯定会想办法挖人。

现在杂志社很多,可是会写故事的作者却很少。

像这样的高手,肯定是要捂着不让人知道。

“赵厂长,还有更意外的呢。”胡耀东一想反正联系方式也给对方了,汪海峰的身份尽早会知晓,于是把汪海峰还是一名初一学生的身份说了出来。

“这……确实是惊喜,人才呀,不,是天才呀。”

两人客气了挂掉电话。

赵国光把刚刚听到的信息告诉了李前宽。

李前宽一听,也是一惊。

“没有想到《亮剑》也是三少爷写的,还是个初一学生,就有些过份了。”李前宽一听顿时把汪海峰定上“神童”的标签。

“确实是让人惊讶,一个初一学生,能写出《人世间》跟《亮剑》这样的长篇小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国光也惊讶。

作为文科生,赵国光当年成绩也是不错。

可一想到自己当初初一的时候,写八百字的作文都要命,更别说是在报刊上发表小说了,而且是长篇连载小说。

“谁说不是,天赋这东西,不是人人都有的,只能羡慕。”李前宽说道。

当天11月20号,星期四,上午,第四节课是政治课。

汪海峰正在认真听着黑板上的政治老师上着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还有这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属于经济特警的有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以上这些要求同学们背下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也是考试经常考到的。”

政治老师正在黑板上划重点。

下面的同学们纷纷划了起来。

嘀,嘀,嘀……。

返回